第491章 修德(1/2)
其最终目标是道,它是总纲,失德、缺德、无德者将永远也达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则必须从礼、义、仁修持起,一步一个脚印,达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状态,继而才能进入道之门。
千日修炼,一日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就在于悟到道,并且得到道。
在此境界,则一切繁文缛节都抛弃得干干净净,一切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
宇宙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则掌握了万物的实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之分合、繁衍,万象之变化,都是道的运行变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
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
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径,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
何谓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与道的内在联系,德与炼功的关系。
不明此三者,则不能重视德性、德心、德行的修持。
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无所谓守德。
不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则将终生只在炼气的境界,无法进入道门,无法进入高的境界。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大道可至矣。
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身处世之大节,万善之根源,古圣前贤垂训谆谆,载于典册备至,究而研之,贯以今世新义,遵循行之可也。
好善心者,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之危,则救活解脱。
尽己之力而为,如不能为则委曲求其全,设法周旋,用善心满足而后已,不仅仅是表现在施财好义上,谓之善也。
慈悲心者,天下人心虽然不齐,好恶有别,但皆存元性,皆吾一体,qín_shòu昆虫、草木亦同此生机,必须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可损伤,所谓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是也。
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乃师其性、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待之,则世俗之浊气消除殆尽,和气周流身心矣。博爱心者,以博大心胸,爱护世人及万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和蔼心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待人皆要和蔼亲近,勿存亲疏,一视同仁。勇猛心者,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为人排忧解难,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是为勇猛心也。
德与道的内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lún_lǐ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
德是有形,道是无形。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入门,炼气功无法进入“功”的境界。
今人炼气功者,大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水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
德是道之入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难事。
德与炼功的关系非浅,德厚功高,此至言也。
人之主观意识、思想,也称识神,它是从后天客观世界获得,此识心被物欲所染,七情六欲所困。
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获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实指此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学道先从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心不空。”
这人之七情六欲,是损德败道之毒药,是蒙蔽心性之雾瘴。
而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根本大法,修德是铸慧剑,凭此剑斩断七情六欲,而达到灵台无一物的境界,则道可致矣。
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许多人以为修德与炼功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