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营救行动3(2/3)
一些燃料和弹药。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事实上飞机后方这座用厚实玻璃遮挡的炮塔,是这架飞机上少数几个比较抗揍的部位。他手脚并用钻过一扇圆型舱门,坐到炮手座位上。如他预料的一样,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已经完备。两门13毫米机炮各安装了200发的弹链。他拉动相隔半米的两挺机枪中间的一个联动机柄,给机枪上膛。然后试着转动机枪。他刚才还在担心机枪塔可能需要电力传动才能水平转动,直到踏进这座玻璃罩才知道担心是多余的,机枪移动完全靠自己两膀的力气推动。这种简化设计,在空中姿态不稳定的情况下,必然会损失很大的射界,不过现在他正需要最简单的操作方式。
附近敌人看到了他,开始向他开火,第一发击中机枪塔的子弹在玻璃罩上留下了一个白点,然后是第二发。
这块玻璃能经受住到少次射击没有人知道。他费劲转动机枪,用两门机炮中间高出射击线20厘米的圆盘形准心,对准向他开火的敌人。然后,扣动扳机猛烈开火。
夹杂着曳光弹的弹幕,如飞蝗一样飞向目标,全都打在高出敌人一尺的水泥掩体上,不过飞溅的弹片仍然杀死了两名枪手,同时撂倒了附近的几名敌人。他运用腰部力量继续转动机枪,向每一个暴露在眼前的敌人射击。准心高出射击线太多,这挺机枪偏离射击线的准心,是按照射击1公里外目标设定的,中间向外部每个圈的分划,大约代表200米区隔,对于100米内目标完全没用,不过他可以直接用曳光弹修正射击。
子弹横扫过几名不自量力,举着手枪向他开火的便衣队,其中一个倒霉的家伙立即被撕成碎片。两名日军奔向炮台上的20毫米机炮,褚艾云转动机枪跟上,用一片弹幕子弹将其覆盖住,激起的尘土让他无法看清是否击中,但是火光中他看到一条人腿飞到空中,转了几个圈,然后缓缓落下。
他毫不吝惜子弹,将炮塔上一门高射炮打成零件。现在,他掌握了这座基地内最强悍的火力。敌人所有的碉堡射界向北,显然没有想过堡垒可能从内部被攻破。
褚艾云短暂控制住了局面,如果现在诸亚民的游击队冲下去,或许可以占领这座要塞的表面阵地,但是至少还有100名敌军被压制在各种坚固的掩体内,他们搞不清状况,但是随时可能冲出来。
林秀轩猜测到了全盘计划,他意识到副艇长的计划显然不是最优的,但是如果计算上欧阳寿,则是唯一可行的。
欧阳寿手忙脚乱地在驾驶席上搜索各种开关和仪表,他已经打开了驾驶室的照明,找到了油路分配开关,为了平衡第一台发动机启动带来的力矩,放下了一侧襟翼,一切都异常顺利。他确信自己可以迅速找到起飞的所有要领。
几乎所有中华民国飞行员都的某种特色,而是生在这个时代的无奈罢了。通常,轰炸机飞行员的生涯,从航校时代的哈维兰教练机开始,然后是意大利卡博洛尼轻型轰炸机——一种烂飞机,意大利人用庚子赔款提供的这些过时飞机和配套培训。这种飞机只能勉强携带2颗50公斤*。
抗战前,轰炸机中队改用更加实用的寇蒂斯a12以及少量诺斯罗普轰炸机。广东空军回归中央后,带来了德国人的亨克尔111,一种让所有人眼前一亮。1938年以后,则是苏联的两种风驰电掣的高速轰炸机的天下。可悲的是,欧阳寿开过以上所有飞机。
这种走马灯一样更换飞机的现实状况,是一支没有自身航空工业做支撑的空军在夹缝中畸形发展的缩影。现实强迫每一名飞行员成为多面手,也势必成就欧阳寿今天将要完成的壮举。
在副艇长大杀四方争取来的一分钟时间内,欧阳寿将眼前看到的大部分仪表和开关在脑子里整理,使用日语标注的仪表不再话下,他能看懂一半。最后,他意识到这架4发飞机的仪表设计,一定是参考了马丁公司的139-型轰炸机——一种曾经轰炸过日本的中国飞机,可惜用的是传单而非*。包括基本仪表和油门的位置,以及方向盘操纵的方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