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为主西医为辅(1/3)
其实过了黄克兢楼旁的天桥就是进了港岛大学了,而巫山还在找校园围墙,以为过了校门才进了大学。是他的思想太大陆,误把港岛当成内地了。
从大学来看,港岛和内地还是不一样。
港岛经过14k那一次清理行动,港岛那些绑票勒索几乎绝迹。所以巫山谢绝了保镖的跟随。但巫山相信暗中一定有,也就难得去理了。
而且,今天巫山是去找人家校长有事的,带一大堆保镖上门示威?
港大的大楼多以捐赠人的名字来命名,像刚走过的黄克兢楼,比如东门附近的冯平山楼(美术博物馆)、邓志昂楼、庄月明物理楼和化学楼(庄月明女士是李超仁的夫人)、梁球琚楼、邵仁枚楼和邵逸夫楼等,西门附近的李国贤堂、周亦卿楼等,本部大楼附近的许爱周科学馆、孔庆荧楼、包兆龙楼等,此外还有许磐清讲堂、黄丽松讲堂、李国贤堂、王庚武大讲堂等。这些人中有些对于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有些则是热心于教育的慈善家。
他在看校园指南的时候,身旁不时走过背包的行色匆匆的人,这些都是大学里的学生。进了黄克兢楼,他们有的转弯到走廊,有的在黄克兢楼里等电梯。
巫山不知道怎么走,还是随便走吧。
先跟着走廊转,走廊有天棚,尽头连着这座楼,是嘉道理生物科学大楼。他沿着一圈圈的楼梯上行到三楼,一想不对,他要是上到楼顶,还只是在这一座楼上嘛。
他今天不是专门来观赏校园的,虽然港大确实比好多花园都漂亮。
巫山是去见校长的。有些事情,本来吴建国本人可以处理。不过,他本人并没有太高的文化,在博士的衔头面前,有些自惭形秽。下面的人看到老板都不去,也不好自动请缨,所以,任务就落到刚回港岛的巫山身上。
不能这样无路可走吧?下来,到底部是一条车行路,难道这就又出了校园?
他要去找荷花池的,感觉荷花池是港大的校园中心一样。嗯,就这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来左一拐就可以看到大学的西门的,错过了。
怪只怪他去之前做的功课不深入,对港大了解太少。见到岔路就走,其间就这一条,曲径通幽,还以为到了什么好地呢,此路不通。
回头接着走,就回到了出发地黄克兢楼了。他真快急死了。
无奈,他就在大厅瞎转,这时身旁无一人可相问。转来转去发现一牌子:电梯可至三楼平台。
巫山才知道,当无路可走时就去近旁的楼里坐电梯,只要上了电梯就会找到出口。出了电梯就是另一个广阔天地。
车行路也是在校园里,见到车行路也不必担心是出了校园。
巍峨雄伟的陆佑堂大楼,壮严地矗立于半山薄扶林道和般含道之间,敞开怀抱,像在呼唤着莘莘学子的前去。山路是蜿蜒崎岖的,就如求学之路难行,更何况要进入港岛的最高学府,非得加把劲才能挤进“明德格物”之门哩!
陆佑堂是港岛大学的主楼。欧洲式的建筑,在校园各个教学大楼之中,最是典雅,书卷味也最浓,也最令巫山神往。文学院各学系包括中文系都栖身陆佑堂中。陆佑堂采用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是港岛古典复兴式建筑物的典范。
大楼倚山建筑,两翼依山势渐减底层,为“e”字形布局,以红砖及麻石建成,并建有两层的巨型爱奥尼柱式及舍利安那式拱窗,加上富有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岗石柱支撑。
刚才和几个学生打听,他们描述的大学生活令巫山感到迷茫:上课时数不多,一周六天才上五六节大课;上课时又没有固定座位,身旁的同学如走马灯般,面孔团团转,大家仿似陌路人。
太自由了!太没纪律了,像掉了舵!对于大陆长期习惯规律化,每天上**节课的中学生来说,大学太松散了。同学与同学之间也显得很疏离,生活变得落寞、无聊。
幸好他们又说,随着主修学科定下来之后,身旁的面孔也慢慢地相熟了。之前下课后便匆匆离开教室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