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善后(2/3)
。在文物生意领域,中间商如果强势的话,觉得个别罕见的东西真伪难辨,非得等专家掌过眼才给钱,也是很常见的。
另一个女知青低声下气地说:“年初那次王平山收的时候,我都没拿出来,就是觉得卖给曰本人不太好。这次是我弟弟要毕业了,想谋个进厂实在缺钱,而且王平山还加了价,才卖的……”
“罢了,事情是我们姐弟闹大、伤到你们无辜的,能帮尽量帮。你们先把东西拿来看下吧,如果钱不多,我就帮了。”顾骜也很敞亮,当下表示愿意瞅瞅。
受害知青一共也就6个人,不一会儿拿来了七八件物件儿。
两样是木头的:一座散成好几片的屏风、一个朱漆镶嵌的首饰盒。
还有五件瓷器:一个酒壶、两个花瓶,还有瓷熏香炉和大海笔洗各一个。
看得出来,这些器具都是比较罕见的,不是杯碟碗盏那种量贩货,所以王平山才没见过一模一样的,不敢判断真伪。
顾骜也不懂瓷器,不过他问了对方行情之后,就觉得知青们应该不至于为了这点钱去伪造瓷器。
因为太便宜了,伪造一炉的成本都不一定够。
知青们的报价是这样的:“王平山原先杯子碟子一律是10块钱一个收,大件也就三五倍。我们这几个花瓶酒壶还没验过真假,您担点风险,都算40块一个吧。”
对于知青们来说,或许也就指望一件瓷器换一个多月工资了。
那个朱漆木盒虽然是木头的,不过因为上面还有鏨金的花纹,卖家非得说那极薄地一层金子值钱,要了顾骜50块。
至于那个大屏风,完全是因为上面的雕纹和画面精美,尺寸也气派,要了顾骜150块。
不过顾骜仅仅看了几眼,就知道这东西绝对是这些里面最值的——他肉眼就认出是金丝楠木的东西了,肯定是陪葬里的牛逼文物。
最后他一共掏了500块钱。
也亏得上次给姐姐买录音机时多出来200多块预算。加上老爹知道他今天来解决的事情凶险,又给他塞了些钱,他才拿得出这么多现金。
因为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直接两清,所以什么字据书证都没留下,安全得很。
顾骜也知道王平山肯定收了更多的东西,不过他也不眼红——王平山倒台之后,已经被他收走的东西肯定会被冻结起来,国家到时候再会处理。
几天后那批曰本客人来的时候,这些“涉案古物”肯定是来不及重新进入合法流通的。
顾骜并不是贪婪之人,他不指望靠文物发大财,只要别让这些东西流出国外,也不要被人毁掉,在谁手上都无所谓。买个几百块玩玩,对他而言是最合适的尺度。
反正文物要想高价变现,得捏的时间太久了,至少20年里在国内都卖不上价钱。要想卖出高价,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口,而这就卖国了,顾骜不屑为之。
……
话分两头。
顾家姐弟在冷眼中离开茶场的同时,吴俊法已经带着手下的警员、押送着王家父子下山了。
他们可以根据案子的涉及管辖、越境抓人,却不能越境送回省城审判——按照当时国内的司法实践,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查,是可以有类似于“保护管辖”原则的。也就是虽然犯人不是某市的人,但受害者是某市的,那么当地警察也能去抓。
不过,吴俊法手上的只是省厅的办案批文,只能管到公安系统。至于抓到人之后怎么起诉怎么判,还是得按照规矩来。
移送到越县的有关部门时,差一点又引起了一阵地方保护的火并。
当然,这也怪当时消息不灵通、有关部门的人也没有听过录音证据。
“你们什么单位的?省城的了不起啊!敢到越县来乱抓人!这不是红星茶场的王枢机么?”
除了司法相关部门的人之外,最夸张的是还惊动了一个本来就在附近招待所的同样省城来的外事部门工作人员——小县城的政府办公区很集中,连着政府招待所一起,就那么一亩三分地,所以几分钟就传遍了。
那人是个30岁左右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