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1 章(2/3)
和我们住一间都行。”北方火炕大,炕烧多了费事费柴,一家五六口人睡一个炕上也是有的。
“这不是有房没房的事。既是已分了家,分家时我们多拿了地,就应该赡养老娘。你家现在只你和弟弟两个人,说出去都得笑话我占两个孩子的便宜,自己的老娘不养,推出去给两个没成年的侄子侄女养。”陈大柱也是要脸的,分家时拿了大头,二房没了大人,只一个九岁,一个快两岁的孩子,把老娘推给两个孩子,村里人的唾沫星子都得淹了他。
潘氏也说,“是啊招喜。以前你爹娘没了,咱家里人多屋子少,你大伯和我没把你们两个接家来养,心里别提多不自在了。走路上都不敢抬头,就怕村里人唾沫喷到脸上。幸亏招喜你能干,鸡养得好,卖鸡蛋养活你们两个。”
“大娘也知道你孝顺。咱家里只两只鸡,家中人口又多,往日里收你的鸡蛋。大娘心里就有些挂不住。婆婆住到你家让你们养着,再没这么干事的。”
“大伯大娘,你们听我说。我家房子多,奶奶住我家能住开。再说招财年龄小,赶集赶会时我又不大敢带着他,怕被拐走或走丢了。奶奶住我家,出去卖鸡蛋时,还能帮忙看招财。一举两得,多好的事!“
陈大柱与潘氏再三不肯。
正说着杜氏坐在旁边开口,“我听招喜说的不错。过了年就要修房子,这时候再翻一遍麦秸顶,麻烦不说,下着雨,修房顶的人摔了怎么办?到了招喜那里,也不用专门占个屋,和招喜招财一个炕上,也不多废柴火。招喜赶集赶会,或是有事出去时,我还能看着招财,给招财做做饭,招喜也能脱开身。”
“只是,原来分家时对不住二房,地多分了给大房。我这去了二房住,得从大房这带了粮食油盐过去。不能让两个孩子吃亏。”
杜氏一锤定音。陈大柱和潘氏再无二话。只说天暖修好房子后,接杜氏回家。
收拾了杜氏的衣裳,下雨路滑,陈大柱背了杜氏,潘氏一手拎了包袱,一手撑了伞,把杜氏送到了陈招喜家里。
“奶奶,大伯大娘,你们怎么来了。”正在家憋得难受搬了凳子看雨的陈招财一下子跳了起来。
“朝财,奶奶以后住咱家,你高不高兴啊?”
“高兴!高兴!”陈招财绕着人团团转,问杜氏,“奶奶是真的吗,你要和我们一起住?”
“是真的。我的乖孙喜欢奶奶和你一起住吗?”
“喜欢!喜欢!喜欢!”陈招喜一叠声的叫。他是真喜欢。刚三岁的孩子,正是喜欢人多热闹的时候,日常家中只有姐姐,姐姐不在的时候,把他放到奶奶那里照看,和奶奶是极亲近的。
陈大柱和潘氏又回家去背了粮食油盐和一大捆柴火送到陈招喜家。
杜氏老寒腿,阴冷的冬雨天里,在炕上呆着会舒服些。只是要上炕的时候发现陈招喜把炕上收拾的极整洁,姐弟俩也是干干净净的,便不好直接上炕。农村里冬天洗澡并不勤快,杜氏怕自己身上味道重,薰到了姐弟俩。打发了陈大柱回家,让潘氏烧了一大锅水,陈招喜和潘氏帮着杜氏洗了澡,这才上炕。陈招财拿了姐姐在集市上给他买的五香蚕豆给杜氏吃。
杜氏就在陈招喜家住下了。
大唐重视冬至和新年,官员冬至和新年各放假一周。而民间更重视春节。转眼就要过年了。送年礼一般也就是些米面油鸡鸭蛋肉之类的,冬日里鸡蛋少,逢过年更价格更贵些。陈招喜攒了一个月鸡蛋,没有赶集会,待腊月二十四赶去柳湾镇的集上去卖。
柳湾镇集从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九连续六天,比其他集时间更长,人更多。
杜氏和陈招喜留家里,拎了鸡蛋篮子,照旧坐了赵大力的车去。只是以前是拎一个篮子,这次鸡蛋多,拎了两个篮子。
一百五十只鸡蛋六文一个很快就卖光了。买了几斤肉大骨和年货,又买了给杜氏和陈招财的点心和零食,八百文钱去了一半。
拎了要送到赵大力的车上,谁知一个穿一身大红锦袄戴着浑脱帽的男孩跑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