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故旧来归 3(1/2)
姬氏一族五世相韩,对大韩可谓情比金坚,故而张良还是姬公子的时候,为了报得始皇帝灭韩之仇,连弟弟的丧事都顾不上打理,就变卖家财招募死士刺杀始皇帝,差点让赢政在博浪沙成为椎下之鬼。
此后刘季仰慕他的才能,委屈求全百般笼络,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从来就没有在他的面前暴过粗口,险些将粗鲁出名的刘季改造成一个斯文人。刘季的知遇之恩可谓世间所无,可是每当到了大韩有事的时候,张良便毅然决然地离之赴韩而去。
此刻霸王弄死了韩成,就是断了张良的念想,怎能不叫他痛悔欲狂。
“我张良对天发誓,此去定当为韩王成复仇,用霸王的死来告慰主公的在天之灵!”张良带着仓海君等几个老手下,走在西去的小径上,恨恨地发誓。
就在范增派人抓捕之际,张良启用早已预备的后路逃出了彭城,赶往栎阳投奔汉王去了。
此时在赵国境内,当年被张耳夺了军符的复赵元老陈馀,因为没有西征的战功,只被霸王封为成安君,仅受有南皮附近的三县之地,因此对常山王张耳心怀巨恨。此番见田荣在齐境坐大,便派夏说借用代王赵歇的名义,对田荣谏道:“霸王分封极为荒唐,将亲近的人封在膏腴之地称王,却将正统的六国后裔弃到贫僻的处所。我主赵歇原为赵王,也被驱往苦寒之地为代王,倒是叫张耳之流的小人张狂坐大起来。此事有悖于伦常,请大王助我灭张耳复赵国。事情如果成功了,赵国必将视齐国如兄,为齐君护卫西北边陲。”
田荣也担心西楚要出兵问罪于他,正想着要结党抗楚以缓解压力,两人自是一拍即合。陈馀于是带着大队人马,气势汹汹地朝襄国复仇而去。
常山王张耳年轻时虽然是个游侠,或许擅长于舞刀弄剑,但让他名声大震,而且叫少年刘季钦慕之处,乃是他蓄养门客的豪举。大秦吞并魏国以后,张耳便潜伏在赵地,并成功地帮助赵歇复了国,所任的都是文职。如今已经年逾花甲,怎么能够抵挡得住能征惯战的陈馀所率的虎狼之师?数次交锋都以失败而告终,当下便打算弃国而逃,到西楚寻求霸王的庇护。
偏偏此时传来了汉王平定三秦的消息。张耳想起当年跟刘季相处的情谊,往事又历历在目。他了解刘季的性格,也知道从小具有游侠情结的刘季,此生所奉必是“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的信条。当年自己待之甚厚,此时如果前去投奔,必定会受到他的恩遇。
“只是在这大争之世,有实力才能有话语权。以实力而论,诸王之中唯有西楚独大,如果投向霸王,定然可以受到庇护,或许还能够借用西楚的力量光复常山国。”儿子张敖的话,说得张耳拿不定主意。
“大王此时的断决极为关键,应当三思而后行。”甘公谏道。
“甘老有何所见?”甘公在外黄时就跟着张耳,因为善能观测天象预知未来,一直得到信赖。曾经数次进言,使得四处流窜的张耳,每每在危难之中转为平安。当年也因为测出反秦必成,才使得张耳立下决心,夺取陈馀的军符带兵随项羽西征,今日才能受封为王。故而张耳绝对不敢忽视此老的意见。
甘公道:“汉王当年进入关中之时,五星曾聚于东井。东井乃是秦之分野,正应‘先入关中者王秦’之约,可见汉王崛起已经是天意。如今五星虽然还不耀眼,亮光却偏于西向。老夫以为眼下固然是楚强汉弱,可事易时移,未来的天下必当属于大汉!就是大王这次出行,吉位也应当在西而不在南。况且据臣所测,大王这番受难,也当为此而因祸得福。”
张耳大喜,当即带领家小及残部,西入关中投靠刘邦。
陈馀占领了襄国,从代郡迎回赵歇立为赵王,赵王歇为了报答他的大恩,也封他为代王。陈馀于是留在襄国辅佐赵王歇,任用夏说为相国去镇守代国。这样一来,赵地已然成了陈馀的王国。
汉王听说昔日的大哥张耳将带着手下赶来相投,心里不由得异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