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1(2/3)
。虽然没文化,但好歹上过小学,也是个精明人,哪里会分不清轻重。到最后,秦河源卖了家里的几头母猪,又四处借了些钱,他是下了决心要供儿子上大学的。况且,许河源两夫妻就秦牧这一个儿子,压力也不算太大。辛苦就辛苦些,大不了明天种多两亩玉米,养多几头母猪好了。
但这许秦牧着实不懂事,去了上海这种大城市上学,就觉得自己“鱼跃龙门,今时不同往日。”,眼睛都长上头顶了。
和他爹娘讲电话,张口闭口都是“你们农村人”、“我们大城市”这些玩意儿,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他口中的农村人。
纵然如此,他问家乡的爹娘要生活费,他的父母也从未皱眉。但他却染上了攀比的恶习,别人买名牌衣服、去星巴克喝咖啡、去米其林餐厅吃饭,他不甘人后,咬着牙也死撑面子。全然不顾家里喝着小米粥嚼白馍馍的二老。
仔细想想,许秦牧这人,确实是矛盾的集合体。
打电话回老家,其实他一边在电话这头埋怨,直到电话那头保持沉默,又默默的补了一句,挠着头讪讪笑道:“爹,我只是想告诉你,我在这边过得挺好的。”
在人前,买名牌衣服、去星巴克喝咖啡、去米其林餐厅吃饭;在人后,一个人干起了三份兼职。
或许以上种种,都只是他那卑微而敏感的自尊心作祟吧。过去的十几年来他过的太苦,如今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一颗放飞了的心早已收不回去。
不过幸好他学习上还是过得去的,他知道对他来说,读书或许真的是他唯一的出路。大学四年,他从未挂过一门科,绩点一直保持在全系的前五名。
毕业那天,一群同窗好友意气风发,穿着礼服带着毕业帽。合照的时候,毕业帽在空中肆意飞翔。
许秦牧和他大部分的同窗好友一般无二,选择毕业后留在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用他们的话说,那就是:大城市,有无限未来。
那一天,许秦牧提着大小行李住进出租屋,天下着磅礴大雨。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站在原地好一会儿,许秦牧声音哽咽着叫了一声:“爹,你怎么来了。”
徐河源接过他手里的手提箱,帮他提着:“你既然不愿意回去,我也尊重你的选择。年轻人嘛,就应该拼一吧!家里面有爹照看着,你不用担心……”
许秦牧眼眸有些湿润,但还是倔强地带着行李去了出租屋。他其实知道,他爹已经托人找关系,让他二叔家的亲戚,给他找个一份和他专业相关的工作。工资虽不高,但胜在稳定。
但许秦牧却没有答应,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一辈子窝在一个小地方。他想在这大上海拼一把,拼出一个未来,他许诺道:“爹娘,你们放心,孩儿有出息了就在这里买大房子,到时候再接您二老过来住……”
许河源没有说话,他知道脱缰的野马是拽不回来的,年轻人让他拼拼也好。
就这样,许秦牧便在上海这里扎了根。
然而理想总归是理想,遥不可及,现实太过残酷。许秦牧不是没有努力过,然而发现并没有什么用,努力过后他的梦想却离他越来越远了。
想着要出人投地,而是这个城市的竟争压力要比他想象中大大得多。
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他依旧一无所有。
不是他不想存钱,而是这个物欲横流、高物价低工资的大城市就没有给过他存钱的机会,他每天辛勤的工作可到了月底依然月光。
刚毕业那会儿,他以为大展拳脚的机会到了。然而,他错了,错的离谱。上海这座大城市,每天有许多人挤着要进来,也有许多人无奈着出去。
死懒着不愿离开?他许秦牧只是一个不愿接受失败的事实罢了。
原本的许秦牧在上海这个城市足足呆了十一年,十一年过去,物是人非。他的那些同学要么成为了外企公司的高管,要么就是独当一面的小老板,最不济都是政府的骨干职员。
虽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但怎么说也是上海211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