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 大奉朝安江守城(2/3)
堂之上,怒视群臣,喝道:“尔等只知道陈规旧儒、己身私利,可有想过朝廷存亡和天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重立天子,那是固本安邦之策,不仅可以稳定人心,而且更能让那些倭贼知道,我们大奉王朝有君有国,挫败他们挟持武宗、迫奉投降的企图。”说来大奉朝安逸太久,朝中文臣儒士多是贪生怕死之徒,未有一个是得享浩然正气的真正儒者。面对一位上过战场的杀伐之人,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吱声反抗,尽管这人只是刚刚及冠的少年人。
就在朝廷被安江气势震的鸦雀无声之时,忽有一位钦天监的鉴正走出,提出自己的应对之策,这也是许多胆小之流出于害怕提出的迁都之策。
“微臣曾夜观天象,发现星象异动,此乃社稷之劫数,天命已去,惟有南迁可以纾难。”
“荒唐!太祖皇帝定都京华,甚至安眠在此,本愿便是后世子孙帝州扎根。况且京华乃社稷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前朝南渡之事乎!”
前朝遭北虏铁骑欺压,被迫迁都南下,最终导致国破家亡。而后大奉朝开国皇帝起义反抗外族,平定乱世建立王朝奉,定都京华。
安江以前朝为鉴颇有几分敲打警醒之意,他环视群臣,怒喝道:“言南迁者,杀无赦!”
这七个字,简短明了,落地有坑,声震房瓦。震的群臣双腿发颤,并无夸张!
严守京华的主张很快得到了光帝的支持,以及群臣被迫的支持。不日光帝便擢升安江为武安侯兼兵部尚书开始了京华守卫战。他一方面派人到京外调兵,一面派人急调军粮充备京师,同时又多方招集兵士,日夜打造兵器。短短月余,帝州京华能够打仗的人便达到二十余万。因着人心稳定,周边黎民亦被煽动起来,准备参军守卫国土家园,投身这场不知胜负的战斗。倭魔联盟带着英宗扎营京华城东方紫薇门外。安江分兵京华四门,然后与副总兵率军亲往紫薇门迎战。
战斗旷日持久,安江为护城池死守几乎一年,将近过半军士死伤,甚至粮饷近于亏空。但安江仍未放弃投降,一连数月,京华城里喊声接天。结果倭魔军队死了一万余人并损失九万骑兵,但倭魔联盟凭仗自身人多优势并未撤军,然而城中却早已弹尽粮绝。
一十一个月的围攻,一十一个月的死守,京华城内早已到了人如牲畜论斤卖的地步。
但若论起上古名将王明彦那十年困守,此时城内可谓算得上惬意许多。想当年上古襄樊城中,有慈母割肉喂子女、有恶父丢儿入烹锅,人间百态,善与恶都在这座城中被极端扩大,一寸墙头一寸血,一寸草木一寸悲,襄樊阴气之重,死意之浓,可谓难以想象。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有弹尽粮绝的紧迫情形下,安江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也正是因着这个决定,安江才被后世称为“铁胆”!
就如当年名将王明彦那般善战善守之人,最终都兵败断头城下,安江并无自大到以为能凌驾其上,故而他变换策略主动出击。他连夜募集千人死士,第二天临近破时便向倭魔军发起暗袭。虽被敌军团团围住,众将士却异常勇猛,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倭魔军队猝不及防死伤无数,为之胆寒。大奉军则渐渐有了胆气,城中诸将都大为佩服安江。安江打赢了前哨战,气势上此消彼长,在这种情况下,大奉军出城追击打赢了这一仗。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力挽狂澜,这样的人,我们称为大英雄。安江,就是这样一个大英雄。一般人守城,都是将守兵缩在城内,据险而守,而安江毅然将一千军士派出城外,关闭城门,暗袭背水一战,最终杀退倭魔大军。安江虽然不是行伍出身,却在之后数次战场中磨砺出那无法言语分
的霸气与威势,使人不寒而栗。
只是,安江的结局太过悲惨。京华一役之后,倭贼议和,送回了武宗。兴光三年,未避免光帝尴尬,安江独身前往武宗寝殿将其斩杀,最终被光帝定为死罪。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