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交嘱 幸运(1/3)
老城,甄泉坊、富平里、
第三营营官崔邦弼,正从某处古旧的门第里,慢慢走了出来,邦弼,取义为邦国辅弼的意思。
虽说号称是博陵崔氏的南支,熙和崔氏子弟,自先祖崔光远开始就侍奉国族在侧的显赫家门,可是经不住岁月漫漫,年常日久而开枝散叶,再多的余泽和显赫,也经不住这些为数众多分家支系的子孙分润。
因此除了贴近宗家的几只源流外,这些旁支远宗的破落户大有人在,实际上,崔邦弼的早年,只是一个殷实人家乏善可陈的日常,几度还因为生计窘困而搬家过。
作为随大流的旁支,又是庶出子弟,早年不甚受重视而泯然于大众,好容易才从众多同宗兄弟中脱颖而出,进入那些位高权重的宗亲视野中,成为家族中可以扶持的苗头之一,才开始在艰涩的仕途中走上正轨。
雍熙堂的字匾,代表着这个旁支门第的昔日辉煌。家中最年长者的尊尊教诲,犹然在耳。
“拜别之前,向尊上请教一声。”
“此番何去何从。。”
“军中的眼线,你实在太看的起自家了。。”
“内有军监司,外有四海卫,什么时候轮到你这个半吊子来充作耳目。。”
“那些人,还需要你来坏事?”
“现在不知道多少人盯着,投鼠忌器而已。”
“何苦多你一个自我感觉颇好的小角色,去参合其中的侵轧角力。。”
“你才刚开始外放的前程,就这么搭进去不值。。”
“当然是谨守本分,沉下心去多做事,”
“多看多学少说少搀合是非,名面上一定要站在一起,尽力帮村,。。”
“这只人马初成规模,你们好歹是荣辱一体的。。”
“最起码也要保持这么一个与众共济的基本姿态来。。”
“就算日后想要自立门户,或是分庭抗礼,也要有所掌握的底气和本钱不是?。。”
“这只人马就是你的起点和开端,须得好生经营才是。。”
...。
罗浮山下的考拔大营中,随着随着每日的点卯和操行,一张张熟悉或是生疏的面孔,正在逐渐的消失不见,而在剩下的人中,逐渐有些心思浮躁起来。
有人连夜像越墙潜逃,然后被抓回来重打二十军棍,号枷在校场上以儆效尤,又有人居中闹事,却被守兵轻易镇压了下去,这些凶神恶煞的新军铳手,甚至连装药都不用,就用枪托作为武器,三下五除二,轻易制服了哪些闹得最凶的刺头。
那些消失的人儿只有两种去处,他们或是拿着些许补助,黯然踏上回程的道途,或是兴高采烈的被拉到了另一个地方,进行初步的再行编列。
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权六就是其中一名幸运儿。
他没有什么像样的出生来历,只是吕宋洲一名土生唐人的后代,他的老家曾经因为开矿而盛极一时的地区,只是当矿脉枯竭,那些势家豪商都纷纷撤走之后,留下的就只有满地疮痍的坑洞和污染遍地寸草不生的山丘。
以及那些别无出路,实在走不了的普通工役和释放的藩奴后代。
失去了矿业聚集的利益和人气之后,剩下的就只有贫瘠与穷困,虽然每年雨水不少,但是单薄的地力,连豆薯都收不了多少,勉以糊口在饥饱中挣扎。
因此他们这些当地乡人的出路,就是在外出讨生活归来的同乡提携下,成群结队的出去,签下卖命当兵的名籍,以辅卒的身份参加延边开荒的拓殖,给家人挣一分口粮,是最常见的出路。
已经亡故的乡党带头大哥姓权,所以他们这些提携的同乡,都跟了姓,按照年纪他排行第六,瘦弱的身子堪堪够上选人的最低标准,早早被寄养的叔父家踢出来,减少一张吃饭的嘴还能得到一笔安身钱。
然后被分派到各地去,他因为比较瘦弱,既不会骑马,也不方便挽射,拿起刀盾来也不慎令人满意,派到矛队去也嫌力气不够,所以就支派做了一名铳手。
所幸比起那些歪瓜裂枣的同乡,他生有一副还过得去的外形,因此,作为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