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2/4)
,加之得父皇看重太子之位板上钉钉,这等一举数得的好事谁也不愿舍弃。又有人提及,选出一位主帅实在太难又耗费时间,不如四位皇子均参与其中各领一队兵马先将沐军扫荡干净,哪位皇子击杀的沐军多依次排位,接下来便是攻打沐国,以最先攻破沐国边关为先再计一次排名,最后拿下沐国皇宫并擒拿或者杀死沐国皇帝者再计一功,三次百名得出第一者即为太子,以实力谋略论成败,无人有疑义此举最为公平。
话音刚落就有朝臣接连附和无不赞同此法一举数得,少了朝堂上的唇枪舌剑。
四位皇子眼中光亮乍现,纷纷跪下请求领兵消除沐军这个隐患,绝口不提立太子之事。
卫国皇帝视线掠过底下四子略一思量点头答许,拟定手谕向剩下两处边关调集兵马,京中再分出四万守军平均分配给四子,光有主帅尚不完善,又向边关抽调八位副将军辅佐四子。
四名皇子叩首领命,与其余兄弟对视一眼,心中各有成算,带着满腔的熊熊战意先行退下准备。
奈何屋漏偏逢连夜雨,计划刚拟定圣旨刚出了皇城送达边关的路上,又一封惊雷砸下,朝堂整个动荡开来,朝臣听之连站都站不稳。
事情的起因来自边关,燕国突然调动兵力逼近燕卫两国交界的边关,这么大规模的调动且是不加掩饰的,怎能不叫人往别处想,更何况燕军之前已经派了兵力对战沐军,如今连一星半点的消息也未传回,加之刚刚知悉沐军已侵入卫国。卫燕两国联军连一个小小的人数不足以对抗联军的沐军消灭不了,还让沐军大摇大摆的出现在卫国的国土上,这里面没有猫腻谁信。
卫国皇帝头一次遇上这等荒谬可笑的事,如果燕国仅仅是象征性的调动兵马还好说,如果不是麻烦可就大了。
压下心底升窜的怒火,卫国皇帝下去派出使臣前往边关一遭,问明燕国此举何意。无事尚且你好我好大家好。若真应了最坏的结果卫国即将面临腹背受敌陷入险境,局势形成真正的焦灼,之前的举措恐怕付之一炬。
朝臣自也吓了个半死。不曾料想燕国在这个节骨眼上来此惊人之举,一句半字的解释不曾送达,不得不心生焦虑如油煎火烧寝食难安。
有机智的朝臣站出来言道,皇上手中握有卫燕两国结盟的最有利证据。燕国胆敢妄动居心叵测就将约定公之于众,让天下人睁大眼睛看看。燕国背信弃义如何在他国面前立足。再不济燕国死性不改一立对战卫国,卫国则可以反其道而行,与沐国缔结盟约一同拿下不知好歹的燕国,借口更是信手拈来讨伐无信燕国占着大义。谁人敢不从。…
铿锵有力的话自众朝臣耳中进出,此等惊世骇俗之言震惊朝堂,回过神来之迹有官员提出异议。
卫国本身出兵不占理。与沐军对战至今如何转投沐国兴结盟之事,沐国没那么蠢。与敌人结盟去攻占不沾边的燕国,说不定还会暗中与燕国勾结在一起,明面上答应的爽快,暗地里不设防时捅卫国一刀可是要元气大伤的!
至于盟约并不能派上过多的用场,燕国既然有胆子敢翻脸不认人说明燕国已做好万全的准备,并非心血来潮临时起义,逼卫国心神紧张。
主要还在于燕国什么态度,能谈扰的尽量坐下来商讨条件,无非是利益不合,在不太过份的情况下适当的退让也不是不可以,先安抚好燕国,才能将全部心思放在沐国上,燕国若执意犯境到也不惧,大不了对上一场,沐军那边先派人牵制住,向燕国彰显卫国威仪不容侵犯。
燕国一部分兵力不正在卫国边关,燕国若是逼的太紧别怪卫国翻脸无情,燕军现任主帅可是燕国的二皇子,燕国子嗣只得两位,虽然因不明原因造成,却对卫国现阶段的情况极其有利,燕国真能不顾皇子安危对卫国开战?只要擒获现任主帅,一切均可商量,反正卫国不吃亏,燕国也别太得寸进尺。
一番洋洋洒洒详详细细的说词缓和了朝堂上紧绷凝重的气氛,句句在理的话给朝臣以荣获新生的动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