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茶叙 2(1/2)
这玩意在国内长期籍籍无名,却在东瀛成为镇国神器一般的存在,李煜每每想到这些总觉得心酸不已。
中国或许是太大了,历史太悠久了,好东西太多了,人的眼光也被祸害的刁钻了。
周边国家抢着当宝贝的东西,在国内要么无人问津,要么一窝蜂的恶性炒作,却极少有人发现和欣赏其本身之美。
再想到东瀛战国时期,大名会在开战前妥善保存一件来自中国的茶具,为的就是让其永存于世,而华夏自己呢?
呵呵呵,不说为妙吧。
想到这儿,也不由得替周宗默哀“天晓得,你这盏能否安然度过千年”
李煜心中慨然,上辈子这么一个盏,售价怎么也得上到六位数,如果确认是宋盏的话,那么八位数也不是虚言。
眼下此物就在自己手中,啧!
刚想再感慨几句,忽然想起莫说是一个茶碗,就是前世被标定为一级国宝严禁出境的董源、巨然画作不也正挂在自己床头么。
想到这儿,心中也就淡然了不少,随即用竹夹子夹了,放到炭火上略略烘烤,使盏体不再冰凉刺骨,这样有助于茶汤发沫。
蔡襄在《茶录》云“凡欲点茶,先须熁{xie}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盏体预热完,轻轻放到犀皮轮花盏托上,既保温又美观美观。
用一把长柄纯金茶匕{匕-调羹},将刚才所见那个纸袋打开,顿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
李煜眉眼一挑:“留守好阔气,竟然是北苑茶?!”
此时最受推崇的名茶已由唐代所尚之湖州顾清与常州宜兴紫笋即所谓“阳羡茶”{浙西之茶}, 改为胡建建安凤凰山所产“北苑茶”。
北苑本是南唐一处皇家御用宫殿,去年一战灭闽后,建安也纳入南唐版图,李璟在北苑设立监司,专门负责监制建瓯所产的茶叶。
后来索性将凤凰山所产茶统称为北苑茶,算是当下最顶级的茶叶。
{今胡建建瓯北15公里处的裴桥村发现南宋石刻“北苑”二字。至此北苑地理位置彻底确定。另外,作者真不是胡建人,不卖茶叶也不卖建盏。}
“大王真识茶人,不妨再往下猜猜,此茶究竟产于何处?”周宗已然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李煜将纸袋子轻轻凑近鼻端,慢慢的深吸一口气,袋中不但飘来茶香,其间还蕴含淡雅的其它香味“龙脑香?!”
“莫非壑源茶?!”
“正是!”
“留守有心了,小子先拜谢”李煜言毕,将纸袋放在桌上,冲周宗一拱手。
“不敢当礼,非如此则无显心诚尔”周宗拱手还礼。
壑源茶是北苑茶中的精品,产量极小,工艺要求也更严格,在制茶时还要掺入少量名贵香料。
李煜对这种做法是有点嗤之以鼻,认为这直接破坏了茶叶原有的芬芳气味,但奈何这是时代流行,也只能随他去。
时间一长倒也习惯了这种似有似无的人工香味,觉得较之前世茶叶中单纯的茶香别有一番意味。
好像,嗯,波多野老师之与林志玲老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壑源茶大部分都用作贡茶,李煜在皇宫中所饮的基本都是此物。
剩下少量才对外销售,有价无市,一饼茶重约半斤,市价却在二十贯以上!
李煜的盒装唇华已经算是奢侈品,可和这壑源茶比起来,还是不够看。
毕竟唇华能用好久,而每次泡茶需要用大概二钱左右的茶饼,算下来,品茗一次但茶叶就耗钱八百,所费不赀。
当然,论价格的话和李煜前世的小罐茶还不能比,但一个是真御用,一个是嘿嘿嘿,自然是不能同日而语。
显然周宗虽然看上去漫不经心,但对今天的会面是极重视的。
耳听汤瓶中的水沸之声又略有繁杂,知道水已到火候。
也不多想,将纸袋中的茶末全部倒入金茶匕中,略一估量:“留守好手艺,茶粉数量正好,一钱七八,正好点茶。”
“大王年纪轻轻却好眼力,份量轻重拿捏的丝毫不差。”
李煜听他话里有话。
知道这顿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