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习文备武(2/3)
记铁铺的一个伙计给杨铮送来了他订制的运动器械,其实就是两副重量不同的哑铃,以及一根用来做单杠的生铁棍,表面都打磨过了,摸上去并不粗糙。那天他和古常勇说过,这些东西要得不急,等忙完了“杨古井”的事,有空了再做不迟,未曾想人家还是提早给他做了。
古家的伙计还带来了一封古成冶的书信,提及了几个脚踏鼓风轮制作中遇到的问题。杨铮看过之后,拟了几个解决方案画在纸上,让那伙计带回去。
从古成冶提的问题来看,链条传动系统应已粗具其形。估计顶多再有七八天,便能将整套东西都做出来。
杨铮对此也很有些期待,虽然那套东西并不算很复杂,却是经他之手的又一件超时代产物,若能发挥出功效,便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大有用处的东西。
不过他更为关心的并非能否打制成功,这一点应当不是多大问题,关键在于能够正常使用多久。若是用不了几天便故障频出,部件的强度难以满足长时运转需要,那这玩艺儿就失去了意义。
杨铮请杨根发帮忙做了两个粗一些的木桩,在桩脚两侧各做一个三角支撑。然后在院子里挖了两个坑,将木桩埋进去立了起来,地面上露出一人多高,再将那根铁棍固定在木桩端头,一个简易单杠便做成了。
家里人一开始不知道杨铮立这个东西做什么,待见到他吊在上面做引体向上,都觉得很好笑。
张氏起初还有些担心儿子又要调皮了,却见并未在那东西上面攀爬,看过几次后便不再当回事。倒是杨大力看过之后觉得有些新鲜,也上去试了试。
杨铮见老爹轻轻松松便做了四五十个,竟似毫不费力一般,便知自己要想拉开家中的那张弓差得还相当远。不过先弄上一张轻巧的小弓练练手倒是不妨。
射本是六艺之一,应当从娃娃抓起,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至少要先把准头练出来。
又过几日,刘半仙登门拜访,给杨铮父母送了些礼品,又送了杨铮许多书籍。
杨大力两口子见这位南乡有名的半仙竟这般客气,一时都有些不知所措。
刘半仙言道,杨铮早晚进学,日后两人便是同窗,故而前来拜见也是应有之宜。又为前次给杨铮测字算命之事道歉,只是多年习惯使然,仍将话说得云山雾罩,杨大力及张氏听得有些发懵。
杨铮对刘半仙的这番说辞并不甚喜,却又不好说什么。时人多信命理,农人又更甚之。父亲虽不如母亲那般笃信,却也并非不信。若与他们直言,那些东西全是骗人的,只怕更让他们难以接受。
好在刘半仙的话多为宽解之语,又说杨铮此后百无禁忌,这些话杨大力夫妇倒能明白。有了这个打底,至少以后再要跟父亲学习弓矢,母亲也不会再反对了。
与杨大力夫妇相见之后,刘半仙又到杨铮房中坐了坐,问道:“小友你看这样行吗”
杨铮道:“让先生费心了。”
刘半仙道:“不敢,不敢,小友称我表字即可。”
杨铮笑着点了下头,说道:“操之相公送我这些书,自己不再读了么”
刘半仙道:“我家里还有,小友但管放心。”
杨铮道:“那就多谢了。”
刘半仙送的是孝经、小学、五经传注、国语、战国策、八家文集等书,于杨铮都还用得上。加上他已有之书,这间居屋倒也可勉强称得上书房了。收了刘半仙的这些礼物,过去的事就算是揭过了。
刘半仙也知道这一点,见杨铮未拒收,长出了一口气,又坐了片刻便告辞了。
杨铮将刘半仙送至门外,见他微驼着背走向村口,身影显出几分落寞之意,浑不似往日高人模样,也不禁有些感慨。任你什么半仙、半神,官老爷较起真来,立马就被打落尘埃。
前两天杨铮去吕成亮家还邸抄时,听闻在知州主持的科试上,刘半仙虽被评为三等过关,却受到了很严厉的申饬。
虽然按照科考之规定,生员成绩也会评出六等,就如岁考那般,但一般只分三等。一等和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