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万历外史》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万历外史 () >> 第二十六章 犹嫌不足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112742/

第二十六章 犹嫌不足(2/3)

解,加上受“杨古井”的产能所限,杨铮与古常勇计议之时,并未将三县考虑在内。看来吴知州倒是比较笃定,已将三县列入来年计划,同为知州治下之民,自不能厚此薄彼。

杨铮将其昨日所题之字取出,双手奉上,道:“不敢有负刺史厚望,我等定当竭尽所能,做好‘秦州杨古井’

。”

吴知州含笑点头,让旁边侍立的亲随将字取来,盖了一方小印,盖好后亲随又将字交给杨铮。杨铮接过来,见印上之字为古篆,勉强认出有吴知州的名讳,余字却识不得。他将这幅字仔细卷好,与古常勇一同向知州拜谢。吴知州又勉励了几句,让二人离开。

从州署衙门出来,二人往西关方向行去。

杨铮道:“按吴知州之意,至少还须再制出二百五六十个‘杨古井’方能让他满意。”

古常勇不禁皱了皱眉头,道:“要这么多么?”

杨铮道:“知州希望三县百姓来年亦能受益,本州直领诸里今年总要有所交待。除了临河近湖有灌溉之利的六个里,以及我们赤峪里之外,尚余二十五里,每里总得分上十个八个才算说得过去。便是那六个有灌溉之利的里,恐怕也愿意买上几个。”

在计划推行“杨古井”时,他估算过所需的数量,有一百五十个差不多就够了。昨日他当众报了一百个,已然留了许多余地。这番计算,大体是从生意的角度来考量的,遵循一个买卖双方自愿自主的原则。

然而吴知州显然不是这样考虑的,他对此事的热衷程度,大大超过了杨铮的预期。应该说,杨铮大大低估了老举人的上进之心。

原本吴知州应当是准备平稳致仕的,来秦州两年多几乎没什么作为。但眼前出现了这么一个机会,却让他的心思一下子就活络起来。或许正是因为处在他这个地步,这样的机会便显得更加难得,他也就更为重视。

之前衙门里吴知州看似话语平和,其心思却一点都不平和,显是铁了心要将这件事办成一桩大政绩。这“杨古井”推行一事,已成了吴知州的一项重要政务。哪怕今年不缺雨水,他也要将“杨古井”推而广之,并且绝不会吝惜用一些强硬手段。

简言之,现在“杨古井”已经从自由买卖变成了官府摊派。

杨铮并未把话说明,毕竟这还在衙门口呢,总得防着隔墙有耳。

不过古常勇稍一寻思,也就差不多明白了。他不禁苦笑道:“这就又回到我们起初估算的数量上了。好在卫所那边有知州分说一二,我再上下打点一番,总能应付过去。”

知州衙门的西边,紧邻着按察分司衙门,再往西便是秦州卫的署衙。

秦州卫属陕西都司,统于右军都督府,与地方亲民官完全是两个系统。卫指挥使正三品,比吴知州的从五品要高得多,便是卫指挥同知、佥事,以及千户所正千户,品级也比知州要高。

但自永乐之后,大明文贵武贱之风便愈演愈烈。正统时英宗北狩,武官群体更是彻底失去了地位。吴知州以施惠民之政为由,为古常勇向卫所分说,卫所官无论如何都要卖他面子。

但古常勇终是为卫所打制兵器的匠户,他自己的人情关系,还得他自家去维护。

杨铮道:“古大叔且勿忧心,咱们回去谋划一下,总能寻个善法。”

古常勇点了点头,正欲说话,忽听后面有人叫道:“古掌柜请留步!”回过身来,见是适才立于吴知州身边的亲随。

杨铮小声道:“怕是知州还有话要交待,等下我先行一步。”

古常勇道:“好。这里事毕后我去寻你。“

那亲随走上前来,邀古常勇去喝茶,顺带提了下杨铮。

杨铮又哪会不识趣,他本就不愿直接参与进去,当即先行告辞。一边往回走,一边在心中暗自盘算,该如何应付眼前的局面。

单从生意的角度考虑,“杨古井”自然是卖得越多越好。虽然定价并不高,却几乎有翻倍之利,在秦州城内能与之相比的生意恐怕还不多。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时间上太过紧迫

状态提示: 第二十六章 犹嫌不足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