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王禀的防守(2/4)
麒才缓缓转身走向高台,目视三军。随即,薛丁山、刘仁轨才缓缓起身,走到集结的大军前,各自挥剑大吼着。
陡然间,校场之上,战鼓累累,二将在战鼓声的伴随下,各自挥剑,下令了‘全军开拔’的指令。
一时,数万大军在各将的带领下,浩然开拔,向南方而去!
至于此次薛丁山帐下将领则是以樊梨花为副,以及其麾下小将为主,向武陵方向直取岭南。
刘仁轨军中却是以霍去病、范仲淹为主,从长沙南下,直接绕过苍梧境内。
直插岭南东部南海、龙川郡,切断太平军与扬州洪秀全方面的联系,实施关门打狗之势。
一时间,齐军大举云集,约莫十万南征大军直扑岭南,其势决不可挡!
颇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趋势!
······
苍梧郡,封阳城
由于苍梧境内溪水、端水环视四周,将太平军岭南的大本营永熙郡从中隔开,隔河相望。
所以,王玄策总总构思推演之后,为了更有利的防备己军,却也是驻军此处,监视太平军。
城府内,此时数员军中将校皆聚集在一起军议,讨论着如今的战局。
腰悬利剑,身穿战甲,正紧盯屏风之上的地图的主将正是都督王玄策。
观测许久,王玄策首先说着:“诸位将军,此次太平军几乎倾巢出动,我军应如何应对?”
话音落下,府中却是默然,没有将领提出方案。
其实,这主要还是军队问题。
须知,此次太平军其军规模在将近七万兵力,齐军却只是三万的规模。
这无论如何算,却都是没有任何的胜算,又如何能够战胜呢?
许久无人提出应对策略,其间一名青年将领奋身站出,侃侃道:“兄长!”
“依末将之见,此次天平军全线来袭,必定是已经孤注一掷,想要一举消灭我军,夺回岭南全境。”
“随后在携着大胜之举,趁机杀入湘州,与我大齐分庭抗礼。”
“故此,末将猜测,此次东王杨秀清必定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
“所以,如若不出所料的话,此次太平军必定会发挥兵多的优势,兵分两路,一路直逼我军溪水防线,进行猛攻。”
“另一路,应该会向我军出其不意的方向进行攻击。”
这员将领正是随机出世的北宋大将王禀,植入身份正是王玄策的亲兄弟。
其实,说起王禀此人,却是极为可惜,王禀本是北宋时期的不知名的将领。
却正逢赶到靖难时期,金军大举南下,向北宋发动大举进攻。
就在北宋其他防线接连面临崩溃的同时,只有北线的王禀牢牢坚守在太原一线。
金军虽然奋力猛攻,太原城却在王禀的领导下,坚如磐石,久久不能攻克。
只是,最终因寡不敌众,在加上孤立无援,导致城破,誓死不降被杀。
一代名将就此授首!
可是,极为有趣的却是,在后世的名著水浒传中,王禀俨然成为了陷害梁山“好汉”的卑鄙小人。
不得不说,此举是何等的讽刺。
一世名将,却被写书人如此刻画,王禀算是死不瞑目啊!
······
随着王禀的一番分析,不由让王玄策大开眼界,不由缓缓问着:“那依禀弟之,太平军兵分两路,另一路会向何处袭击?”
闻,王禀紧盯地图许久,如实道:“这还真的不好下定论。”
“毕竟,我军由于兵力的原因,薄弱地带有数处,而且皆是要地,叛军选择的方向也有许多。”
“这末将也不敢轻易的下结论,不过大概的方向应该是在信安郡。”
见状,其间一员将领疑惑道:“将军,为何如此断定?”
“须知,岭南之地,无论是信安郡,还是熙平郡,其道路皆是在丛林之中。”
“其不仅毒蛇,以及野兽众多,其气候却也是十分恶劣!”
“此举,就算是意志强如我军,都不一定能行走,就凭叛军真的行么?”
闻,思索一番,王禀肯定道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