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桂人治桂(1/2)
下龙潭根据地在2万多热情洋溢民工的建设下,每天都变一个样。
热火朝天的各个工地一片沸腾,民工们肩挑车运,一条条道路连接着一片片平整场地,一个个建筑的地基、一间间干打垒房屋、泥砖或石头房屋拔地而起。
一声声爆破、一隆隆土岭被大量的炸药削平,山体各处作为仓库之用的数十个石山洞正在挖掘,大量的石渣、石块被运出来筑路、砌墙或打地基。
拦截起的简易水坝将清纯的湖水灌进新开垦的水田,并迎来了它们的第一批田主。
他们是擎州攻坚战牺牲战士的家属和羊城王家送来的第一批移民,他们将在这里开创新生活。
根据地内制定优越的政策,60岁以上的老者能享受到每月30斤粮食和每年2个大洋的补贴,孩子们将免费入读正在建设的寄宿学校,壮年者可以在根据地内经商、务工,每个家庭都将拨给住房,按人口拨给田地。
这些烈属及新移民虽处身于着百业待兴的下龙潭根据地,但每一个人都知道这里将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开端。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里每天的开销与花费的巨大,王家提供的资金支持就像流水一样消耗着。
尽管这是既定方针,可支出大得连畅鹏都心疼。
几个在特区政府任职的王家子弟,总能让羊城王家准时送来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归皮特管辖的德意志商船每两天至少到达一艘,煌城的一个临时港口在数千人加班加点赶工之下,已经能让那些上千吨的货船直接靠岸。
老人们教导孩子们说道:
“孩儿啊!你们兄弟为这样的政府死得值,等过两年你长大了,也要向你哥哥一样做个西海湾部队的军人”。
妇女们说着:
“老公,政府把我们娘俩安置得很好,你放心去吧,我明天就去工地上工,宝儿能去新建的学校上学,长大啦能做个文化人。”
相对于新移民们的感切,殊不知对畅鹏与他的经济特区来说是一举两得,根据地投资巨大不假,但人口和人气是急需的。
有着羊城王家的鼎力支持,根据地将快速的建立起来,以十万大山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势,下龙潭根据地可是畅鹏的立足之地。
通晓历史的他也说不清这刚占据的西海湾地区是否会引起强势军阀的注视,先考虑自保吧!
畅鹏在下龙潭根据地,一面考察一面慰问这些新移民,身边多了个跟班王亚梅。这个“堂妹”死活要跟着王家转送物资的叔叔和首批粤省移民一起来煌城凑热闹。
这时的羊城王家,除基本的商业运营以暂时维持王家各商行还不急于撤出的资产及雇员外,他们不但拿出自有的资金,更是大量的借贷以维持西海湾建设的巨额资金支出。
从羊城发往煌城一艘艘货船在临时简易码头靠岸,全是西海湾所需的物资、军火及机械等,几乎每船都有往特区转移的王家子嗣。
一些与王家关系良好的世家,也随着货船到西海湾特区的考察。
凭着特区的新税收政策,当即拍板落地的已有多家,正准备逐渐将产业及商业转移过来的商家也有不少,他们提出将商行设立到西海湾特区的各个城镇,遍及多个行业。
不仅仅是王家担忧,一个长期处于战乱的地方,尤其羊城当是风口浪尖,革命的领头羊,北洋政府胸口的刺针,谁不担心,弄不好那天又换旗帜了!
各商家万分无奈啊!摊派、赞助等的,远远超出正常的税收。一下滇军、一会又桂军,哪怕本地粤军都得掏钱。谁不想吃碗安稳饭,怎不愿有张安静的书桌,世道啊!
对于外来投资和实业转移,西海湾举双手赞成,虽然数量并不太多,但每一家商行或实业工厂、包括作坊都是西海湾特区需要的。
即便如此,畅鹏也让周兴国通知特区驻羊城办事处主任黄政辉,需着手有计划有条件地移民和接受投资,明确指示不得惊动南方国民政府。
特别是诸如羊城王家这样的大户,必须要经过特区政府及特区行政长官助理周兴国的批准,要安排周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