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进谏 (4K,还求粉红票)(3/4)
太远。太后满意地点点头,带着宫人回去了。
夏启帝坐了下来,擦了把汗,叹息道:“这可怎么办?”说完抬头看向王毅兴,“王爱卿,你说朕该怎么办?”
王毅兴想了想,道:“陛下若是真的问臣有什么想法,臣觉得,不如另外抬举几个人,移开言官们的目光。这样他们就不会一直盯着赵侯府了。”
“另外抬举几个人?”夏启帝眯了眯眼,“抬举谁?”
王毅兴从那些奏章里又抽了两本出来,“江南的蒋家和尹家,陛下有没有想过要重用?”
夏启帝想了半天,皱眉道:“……蒋家,不太好吧……”
蒋家是昭王的母家,抬举蒋家,岂不是为昭王搭梯子?
再说王毅兴还是昭王的小舅子呢,他会不会是在给自己挖坑?
夏启帝又把审视的目光投向王毅兴。
王毅兴微微一笑,像是没有注意到夏启帝审视的目光,只是一脸诚恳地道:“陛下,您要这样想,蒋家,是个大家族。既然是大家族,人多,那么心就杂。蒋家确实是跟昭王关系密切,连臣都跟昭王关系密切,但是那又怎样呢?臣是大夏朝廷的官,陛下的属下,不是昭王的属下。同样,蒋家是大夏的臣子,不是昭王的私属。而且……”王毅兴顿了顿,笑道:“陛下,您也可以把蒋家,变成您的姻亲,这样不就跟昭王扯平了?”
“哦?”夏启帝这才觉得有些意思了,兴致勃勃地用手肘撑在书案上,“你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陛下登基,应该选妃了。当年蒋贵妃不就是这样进宫了吗?——陛下,您也可以有一个蒋贵妃。”王毅兴的声音循循善诱,像是有魔力一样,能够引出人心中最深刻的愿望。
夏启帝大喜点头,“这个主意不错!朕就先抬举蒋家,对了,还有尹家!”
然后再下旨选妃,让蒋家和尹家把女儿往宫里送就可以了。
王毅兴点点头,“陛下圣明!您想,蒋家在江南也是豪门巨族,跟尹家能够并称江南“二王”,意思是他们两家在江南可以一手遮天,是不封王的王族。这份实力,不为陛下所用太可惜了。”
而蒋家的女儿,也就是蒋四姑娘的姑祖母曾经进宫服侍夏明帝,后来还诞下二皇子夏昭,一举晋封贵妃,曾经在内宫和皇后娘娘打成平手,蒋家在江南的风头一度盖过了尹家。
只是后来二皇子夏昭犯禁出家,蒋贵妃自缢,蒋家才慢慢沉淀下来。
这几年随着二皇子夏昭还俗,新帝登基之后他又封了昭王,蒋家才又开始吸引众人的目光。
“陛下,让蒋家人和尹家人入京做官,还有两个好处。”王毅兴进一步给夏启帝分析,“一来这几个江南大族若是在江南成了气候怎么办?调任这几家里面的嫡系人马来京城任职,也能就近观察他们有没有不臣之心。二来嘛,也是堵这些言官的嘴。再则等蒋家和尹家姑娘入了宫,您就高枕无忧了。”
反正这些人家也是皇亲国戚,同样能入朝为官,这样能够分散一下赵家身上被弹劾的压力。
不过王毅兴并没有提醒夏启帝,蒋家、尹家这些江南大族和北方以军功起家的赵家还是不一样。
江南人读书之风很盛,科举取士,七成进士都是来自江南。
蒋家和尹家有的是中过进士的嫡系子弟,从资历上来是,进六部做堂官是堂堂正正的,无人可以挑剔他们。
赵家却不一样。子弟从来没有中过进士,却一直在谋求要入六部做堂官。
现今的吏部尚书李永平咬牙硬扛,不肯应承,已经被赵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本来是要将现在的吏部尚书除之而后快。
有蒋家和尹家入京,至少能够遏制一下赵家的势力。
“好!”夏启帝重重一敲书案,“拟旨!封蒋随风为礼部侍郎。尹安伯为兵部侍郎。即日上任!”
※※※※※※※※※※
第二更也是四千字。俺也是蛮拼的。越忙越想写。反而空闲的时候就各种拖延症爆发。orz。求粉红票和推荐票!一定要求的!上午看见好少,悲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