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培养嫡系,要从孩子抓起—3(1/2)
于是,康采恩赶紧行礼道:“原来是安定先生,小子久仰大名,来,先生请里面叙话。”
胡瑗当然不知道这是康采恩的“请君入瓮”之计,只当是这个神奇的注音方法得来不易,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所以才会把他请进店中详谈。
可是当他都能听懂之后,并被琳琅满目的商品给吸引住了,这时候他才相信,在进京之前便有传闻说,汴梁城里来了位非同一般的少年童子,他能够将万里之外的海货,不声不响的贩卖进人烟辐辏的都城之中,并借此获取了大量利润。
只是没想到就是眼前这位小孩子。
事情可真是凑巧。
不过,剧情套路是这样的话,那种神奇的注音方法,也就不难推测出从何而来了。
说不定就是这位少年从海外习得,并带回了大宋王朝。
如果是这样的话,反而不太方便在大宋推广了,毕竟大宋还是很讲究华夷之防的,那些海外蕃夷的东西,可不能轻易在赤县神州流传。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胡瑗在跟随着康采恩来到后院客厅之后,还没落座就有些警惕的问道:“这拼音之法,不会也是来自海外的吧。”
康采恩不料他这么快就猜了个大概,只是听他问话的语气,似乎有些不太和善。
这很有可能是对番邦的敌视心理造成的。
所以康采恩立刻否认道:“番邦之中哪有什么训诂的高手,他们最多会说几句官话,又怎么能总结出文字读音的规律,发明这种拼音之法呢?”
胡瑗听他说的有理。即便是深受大宋影响的北朝契丹,也不是人人都能说汉语的。
可他还有一点疑惑弄不清楚,故而再是问道:“可那些拼音字母,怎么看都像是番人使用的文字。我有几个福建的学生,见识过泉州番人的文字,也曾经拿给我看过新鲜。我虽然印象模糊,且那文字与与这字母确有很多不同,但还是有几分相似。所以……”
康采恩没想到他还有这般见识。好在拼音方案的发展也非一蹴而就,他更好可以拿那个过程来解释一番。
于是他笑了笑说道:“这种拼音之法,自然是我华夏儿女创造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用的是注音字母,笔画横平竖直,颇有我华夏的风采。不过后来,使用者发现番人使用的字母书写起来更方便,于是就拿来用了。”
胡瑗当然不知道什么是注音字母,但他也没有想家询问的意思,以至于康采恩准备好的解释——注音字母是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订——都没有机会说出口。
不过康采恩的尴尬却不止于此,因为他很快注意到,胡瑗的面部表情出现了迅速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的名字叫做,震惊!
如果胡瑗已经落座,那么此时的他恐怕早就弹簧一样跳了起来。
因为他接下来要说的,是宋朝文人们最在乎的事情。
“这番人的字母,竟然就这么拿来用了。难道,难道就不讲究华夷大防了吗?”
康采恩见他说话的时候,手指都止不住的颤抖,就知道他的愤怒和惊慌已经已经到达临界点,随时都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要想扑灭文人的火山,只能用文人的方式!
而文人,是讲道理的,虽然讲的道理往往是不对的!
那么就讲道理好了,而且要将对的,因为只要对的道理,才有震慑力!才能让人醍醐灌顶!
于是康采恩沉声道:“天行有常,不因尧存,不为纣亡。亦不因华存,不为夷亡。只是我华夏人善于思考,又勤于劳动,所以才距离大道更近一些。但是,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倘若我华夏停止不前,夜郎自大,那么将来必被夷狄所欺。而且,先圣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尚且如此,况三国,乃至万国乎?”
胡瑗听完他这番长篇大论,早就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光是那句改编后的“天行有常,不因华存,不为夷亡”,就足够颠覆他的世界观了。
原来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华夏,在老天面前竟然这么不受待见。
可如果真理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