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第一跃(五)(2/2)
,试卷上考生得写上姓名出生年月籍贯以及三代人姓名与他们的出身,这个得抄写下来,然后糊弥密封,再于抄写的姓名后面填上三字代号,再于弥糊的卷子上将这个代号写上去。然后抄写的资料放进铁柜里,用大锁锁上,直到主考官将名次决定好了,再开此柜,然后根据其代号重新译过姓名,再将这个姓名籍贯与名次列于榜单上。
这仅是第一步。
若作伪,还能辨认字迹,因此将弥密好的卷子送到另外的胥吏手中,逐一誊抄。
弥卷速度快,主要就是誊抄速度很慢,看卷子速度更慢。
那没有多少人手的,就是几个主考官逐一看卷了。
不过这次延州看卷子速度很快,程勘将誊抄起来的卷子一一打开。
一个三年不言看了,手中只剩下三十几道卷子。
再看帖经墨义,手中只剩下十几道卷子。
延州的胡签判想乐。
但虽是延州有史以来批阅卷子最快的一次,可也是延州几十届科闱最公平的一次。
八名举子即将在这十几道卷子里产生。
胡签判说道:“程公,那道卷子是那小子的?”
程勘一乐。
是弥卷誊抄了,但有一个马策,难道不好辨认吗?立即就将王巨的卷子找出来。
先看帖经墨义。
有一道墨义略有差池,实际还有一道,不过那一道让王巨蒙对了。
这也很正常,这次出卷子乃是程勘刻意刁难大家,并且王巨的这一道成绩也是最好的,第二名帖经墨义错了三题,第三名第四名错了四题。
当然,这不是最终名次。再看诗赋,程勘略略皱了眉头,王巨诗赋写得还好吧。
这是王巨的短处,不过学了四年多之久,为了写好诗赋,在这四年内王巨写了一千多首诗,几百篇赋,虽是他短处,也渐渐跟上。
然而还有些让程勘略略失望,在他心中十四岁的王巨便写出一枝红杏出墙来,十七岁随张载学了两年多的王巨将会写出什么诗……
这个嘛……王巨会哭的。
继续往前看,那个论与三年不言没多少新奇,算是四平八稳的策论,也是学子最常见的策论。但笔力可以,论证清晰,比他的诗赋强了很多。
然后看马策,与应对西夏侵耕策,仅是一个马策,程勘就开始捶胸顿足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