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第二国(上)(1/4)
唐朝藩镇割据,五代更替频繁,所以宋朝杯酒释兵权,重文黜武。
唐朝门阀兼并严重,对待部曲苛刻残忍,于是有了黄巢起义,直接导致唐朝灭亡。所以宋朝有了“齐人”之说,将户籍分为五等,又分为九等,越有钱的人家税赋就越重,越是贫困户税就越轻,甚至都不摊派徭役,以便给贫困百姓更多的生机。
另外就是不禁止流民,百姓流动,有大灾时便可到粮食充足地区就食,节约救灾成本,避免大规模起义爆发。
百姓流动,就可以让一些百姓自发地从土地紧张的地区迁徙到土地充足的地区,减轻局部地区土地压力。
百姓流动,就会减少主户对佃户的盘剥,若是主户做得太过份,佃农一起逃跑了,还是按照法理逃走的,主户没有百姓替他们耕种了,就会自发地下调田租。
当然,百姓流动,还可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这个就非是赵大赵二赵相公三赵能想得到的了。
与皇权无关,请相信一半以上的皇帝还是想百姓好的,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皇位才会平安。不过执行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实际不是从宋朝,光武大帝刘秀时就废除了一些对待奴婢残忍的律法,刘备说出以人为本,李世民说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宋朝说齐人,朱元璋则更严厉,贪官污吏贪了一点点银子,立即砍头,甚至将皮剥下来做县衙的登闻鼓……
但全部不管用,一个朝代开国时往往都是不错的,可越往后,随着精英人士成为受益者,皆会将开国君臣的用意扭曲。
就象这个准许百姓流动。
各个主户最是痛恨不过,朝廷是准许百姓流动,但下面的主户往往用各种手段,将自己名下的佃农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特别是高利贷……
因此想大规模地迁徙百姓,只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是特大灾害,如果遇到熙宁七年那样的特大旱灾,不用换人。王巨就可以轻松地迁徙几百万百姓去交趾。
第二个办法,那就是让各个主户自发地将佃农“交”出来,这些佃农不是部曲,然而实际许多主户名下的佃农已经在向部曲转移,就是一些主户对佃农还不错。但他们动援,也胜过了官府的动援。
况且还是遥远的南方,天气酷热,瘴疠横行……但也幸好,郭逵南征死的多是官兵与荆湖南路的军民,荆湖南路不是这次动援迁民的对象,否则想凑足十几万户百姓真的很困难……
吴充说明州停了许多大船,那也是事实,驶向广州、泉州与杭州的船只多数陆续驶到明州集结,这可能会是十几万户百姓。外加大量的粮食与物资,百姓又不能象对待土著人那样,几千人装在一艘船里。所以需要很多船。
但还有许多船只泊在琼州岛。
现在一部分船只又驶回交趾,然后一批批土著人装上了船。
许多管事在细声安慰。
这便是在广南的那批土著人,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教,许多人会说一些宋朝话,也学会了一些耕作纺织技艺,还是很笨很懒散,不过这些人用起来基本没问题了。
于是在割完了稻谷后,陆续装上船。运向北方。
他们将疏散到一些名声不错的主户手中,对于这些主户,王巨还是很欢迎的。他也清楚认识到,不管那个国家那个制度。是不可能解决贫富不均的,只能说如果做得好,能稍稍缓解贫富两者之间巨大的悬差。
而且这一批土著人相对来说,比较温顺,先行打散到东南各州府,也利于下面的换人计划展开……
后面还有许多土著人。人数太庞大了,得分成批,这些人在后面用踏犁大约地将田地耕耘出来,然后继续装上船,运向北方。实际广南西路的基础建设,一个月前基本结束了,能建设的也都建设了,不能建设的手中的人再多,还是不能建设,不仅是生蛮地区,如一些大型的水利,王巨手中钱帛有限,有人力也建设不起来。
实际这两年来,在王巨指挥下,广南修建了几千条道路,几乎所有熟蛮村寨,甚至一部分生蛮村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