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七章 一顷(3/4)
又有人据此弹劾,说是移民不适宜岭南水土,多中瘴疠而死。”“这个也无妨,驿政法(邮政系统)开始,书信往来,福建路与江南西路乡绅谣传不攻自破。但也确实会有部分人死于瘴疠之中,这多非是什么瘴疠,而是一种蚊子传染的疟疾,岭北之人初去岭南,免役力差,还有水土不服,可能是死了极少数百姓。不过吉甫兄,你可以这么做,抽查三两个州的百姓每年死亡率与死亡情况,再与迁民对比,谣传不攻自破。再者,可以让皇城司的人盯梢住那个武年士子,再找一个借口抓捕。”
宋朝言者无罪,仅凭著一本书是不好抓的,但想找抓的理由,大内密探开动,还会能找到的。
这个都不是关健,关健的是前面。
这时代寿命很短的,防都没办法防,就象这个盐,每年就知得死多少人,但谁知道?
一个地区若是人口过于稠密,再加上兼并严重,每年会不知得多少百姓因为贫困而死,不一定是饿死,有病死的,还有养不活孩子,孩子生下来活活溺死的。
这都是非正常死亡,只要统计出来,便是很好的证据。
“好主意。”章惇道。
“即便有了证明,那些人还会诬陷。”吕惠卿说。
“为何?”
吕惠卿说了一件事。
王韶与李师中不和,古渭州有两个首领隆博与托硕,两人互相攻击。木征弟弟出兵助隆博。但这两人都与王韶交情不错,王韶想化解,即便董裕出兵王韶估计问题也不大,都准备对付木征与整个熙河地区了,岂会怕一个小小的董裕。这才是真正的拉拢大多数,对付极小数,为以后用最小的代价收复熙河打下基础。
李师中与王韶不和,向宝却是李师中的人。于是向宝欲坏王韶之事,与高遵裕、张守约三人率兵,不管向宝为人如何,他也能打。更不要说张守约了,于是哗啦啦,一二三将两部统统平荡,又将董裕击败,董裕丢下几百具尸体狼狈地逃跑了。
那就算了吧。
然而枢密院发火了。说是博降托硕互相仇杀,王韶高遵裕事先不认真了解。后来向宝带兵荡灭了他们,高遵裕也去了,应当命令王韶去秦州听旨,等候王克臣了解后才能做决定。
西府三相不管真相如何,却暗藏杀机。王韶是专做蕃部工作的,事先不了解,那就是失职。向高二人有失误,但有战功,功过相抵。那么就必须得处罚王韶。
王安石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只好说,王韶只根据侦查情况上奏,西北多山,蕃部相互仇杀,即便在二十里内也难掌握情报,他们或进或退,怎能马上就知道呢。不能凭借这一条给王韶定罪。
赵顼和稀泥,对曾公亮说,用向宝是为了战,用王韶是为了和。李师中作为一方主帅,责任是节制二人,李师中的奏折很不得体。
这样文彦博与吴充、冯京更不满了。
不过这时王韶更详细的奏折到了京城,王安石又说:“王韶上奏渭源有良田万顷。开垦可以筹到三十万石军粮。”
一万顷良田产量肯定不止三十万石,人得要吃,不过吃余下来的,一年也会多出三十万石以上的军粮,王安石并没有夸张,后来王韶开边。朝廷并没有象庆历那样,兴师动众地从后方调运粮草。
又说:“渭源边贸繁荣,设市易司可以为招抚筹集到不少经费,李师中并没有否认,只是被枢密大臣讥讽后,才极力抵毁王韶,说万顷良田是谎报,市易司贪墨。实际王高二人招抚有功,托硕部仇杀乃是安抚使李师中处置不当而引发的,责任不在王韶。”
文彦博替李师中辨护说:“边将搁置诏命不执行,是常有的事。”
王安石说:“诏令如果无法执行,应向陛下奏请,搁置诏令岂能无罪?况且李师中无中生有,诬蔑谎报,岂能饶恕?”
文彦博只好说:“李师中既任边帅,是应严格要求他,不过李师中被王韶搅得实在为难。”
“王韶虽是特命机宜文字,李师中也力奏王韶有王佐之材,所以朝廷才同意他的奏请。王韶做的事都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