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新郑(2/3)
反对势力。宋国在内乱后,新任国君也曾发誓,当世为陪臣,不敢贰心。尽管郑国的军事上对宋国有压倒性的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宋国并非小国,乃殷商后裔,其领土、国力也不弱小。再加上,郑国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又无险可守。宋国的地理位置又牵扯多国的利益,郑国若要灭宋,相邻的大国也绝不会坐视其崛起,必然要以武力干涉使郑回到自顾不暇的地步。因此,郑国对宋国的胜利只好采取和平的形式,威慑诸侯。
由于郑国实力大增,引发了周天子的恐慌。按理说,郑庄公作为周朝卿士,他应当尽忠于王室,他是诸侯瞩目和敬重的人物。然,郑庄公利用卿士的角色,又不愿恪守卿士的本分,对外兼并、扩张,打乱了原有的政治格局。郑庄公所做的一切,给诸侯国传达了一个信号…以实力号召诸侯。
周天子为了维护天下共主,日落西山的实力和威望,必然和郑国发生矛盾。周天子利用自己天下共主的身份,打压、限制郑国的发展。郑国要发展,对周室过于亲附不行,不亲附也不行。郑庄公采取又打又亲的政治策略,打击周室是为了抵制王室对自己的限制,是为了向列国示威,也为了向周室传达一种不屈的态度;亲近周室,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卿士身份,号召诸侯列国。郑庄公在率军袭击戴城,击溃宋、卫、蔡三国联军,成为一方之长。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道日衰,但周王朝余威尚存,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郑庄公因扶立新任周天子有功,周天子将黄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温赐给郑国。周恒王继位,一心想恢复周天子对天下的统治地位,极力打压当时的近畿强国郑国,这引起郑庄公的不满。郑庄公以卿士的身份,对王室弄权。年少的周恒王不想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撵走了郑庄公。郑庄公回国后,便制造事端,扰乱周境的安宁。随后,郑庄公又假借天子之命,出兵攻伐宋国。姬林大怒,干脆免去了他卿士的头衔。郑庄公也不示弱,一连五年不去洛邑朝见,表示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孰可忍孰不可忍,无需再忍。
周恒王实在忍耐不住,不顾臣下劝阻,亲自统帅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郑庄公乃何许人也,岂怕兵戎相见,自己亲率大夫祭仲、高渠弥等在繻葛列阵御敌。周恒王欲一战定乾坤,性子太急,终落得大败,自己还被敌人一箭射中肩膀。郑庄公见大败王师,并没有携余威,进攻周室,反而制止部下,让周恒王率领残师败将回归故土。郑庄公,对着部下道:“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况欺凌天子呢王室与寡人乃同宗同祖,怎能亲人相残,绝人后路。”
周恒王率着败师回国,不久便交代后事。他立志匡扶王道,让天下人人共主。然,一切的心血努力因一战,终成浮云,周恒王尚未实现胸中伟志,便离开了人世。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打掉了周天子“受命于天、辅有四方、天下共主”的天命,从此,诸侯越来越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然,此战令郑庄公声威大振。郑庄公大败王师,借声讨宋殇公不朝周天子之罪,联合齐、鲁之师,以天子之命伐宋。齐、鲁军队败宋军于菅,郑军先攻占宋国郜、防,后又打败宋、蔡、卫三国联军,最终使宋国屈服。宋、卫、陈等宿敌都来求和,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举行盛大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
纵观郑庄公一生,对内礼贤下士,善于纳谏,以求振兴国力。计除母弟,以肃清内政,巩固权利。其后又不对弟弟赶尽杀绝,留有一线。为了孝道,黄泉见母。对外,联合齐鲁,击服宋卫,大败王师,成为一方之长,神威传遍诸侯。使郑国称霸中原,"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实乃一代枭雄。然,郑庄公长于料事和和智谋,却对郑国长治久安之事,无所料及。他在临死前哀叹道:"郑国自此多事矣!"
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后世为了纪念三人的文治武功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