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靖西王(3/5)
弟跟随济王已经是官居一品了,师兄我到现在还是二品。”&兄,师弟虽然是一品,但目下济王已是朝廷钦犯,如今皇上宣我回京,怕是凶多吉少。”
&弟,你连夜逃了吧。”
张望摇摇头道:“我若逃了,必定连累师门。师兄你也脱不了干系。”
&内长辈将我俩送入宫中,实指望我俩光耀宗门,谁曾想宫中内乱。我师兄弟不知如何是好了。”陈坎叹口气。
&上遣师兄来,不过是想我俩是同门,情深意重,张望断不至于加害师兄。”
&中同僚视北三州为龙潭虎穴,生怕摊上这钦差大臣的差事。都道是有去无回。”陈坎说完了摇头苦笑。
张望听了师兄的话,点点头道:“师兄代人受过。北三州一直是济王的封地,济王治军有方,兵将十分爱戴也是常理。济王走后,朝廷担忧白国袭扰,对北三州的将领未有更换。军心还算稳定。”
&今死了两个朝廷大员,朝中疑虑北三州军马谋逆,师弟回到京城怕是很难向皇上交代了。”
&日我与师兄回京,见了皇帝再说不迟。”
第二日还未动身,张望暗中安排的一些将军出面阻挠,说话又十分粗鲁。张望好言安抚,一日就过去了。
以后接连几日都是一样的情形,只是来的将领不同。陈坎见了也是无可奈何,这样过了十余日。
这日师兄弟吃了饭,张望道:“师兄,京城我是不能去了,我在这里兵将有所节制,尚不至于生出乱子,这些个骄兵悍将没人管教,还不定做出什么事来。”
&弟这可是抗旨,是杀头的大罪。”陈坎晓以利害。
&上一道折子,把北三州的军情奏报朝廷。也不至于让师兄为难。”
第二天,陈坎带来张望的奏折回京城复命去。天顺皇帝看了奏折勃然大怒,几个亲信大臣都说北三州必是要造反了,请陛下早做决断。
天顺皇帝召陈坎问话,陈坎将北三州所见启奏道:“启禀皇上,臣在北三州耽误了十余日,每日到总督府鼓噪的将领都不相同,臣算了一下也有三十几人。都说是皇上要降罪与原济王隶属的官兵。张望来京必死无疑。张望恐生兵变是以不敢离开。”
天顺听了心中踌躇。这事一拖又是一个多月。
……
到了七月,天顺皇帝经不住大臣们的劝谏,下旨调集了二十万人马往北三州而来,张望等人得了消息都有了准备。北三州并没有竖起反旗,这支军队被朝廷以戡乱的旗号派出。
天顺帝柳实处理军国大事优柔寡断的弱点暴露无遗。戡乱军是各地拼凑的,没有多大的力量。天顺皇帝只是想营造气势,欲迫使北三州将领接受其节制。
岂知张望等人蓄谋已久,造反只是早晚的事。张望所部将领力主在北三州外,离济王府八十余里的一处险要的山谷伏击戡乱军。
张望先前得了柳思诚的王命,只是要多拖些日子。使人放出风去,说是张望集结了四十万人马,将在险要处全歼戡乱军。
戡乱军主将听了传言,不敢往前去了,在离北三州五百里的地方驻扎下来,急急写了奏折送往京城。等待朝廷的旨意。
天顺皇帝见了戡乱军的奏报深感忧虑,朝中大臣也有分歧,一方主张昭告天下,指北三州为叛军,使那些忠于天顺皇帝的人脱离张望。达到分化的目的。并调集调集军马,准备平叛。一方主张从戡乱军中抽调五万人马,进入北三州,试探虚实。看情形再作打算。过了几日张望的奏折也到了,说是北三州并无谋逆之心。但朝廷戡乱大军出征北三州,军中人心浮动,多有原柳思诚部属意欲兵变,军中凶险,张望危在旦夕。
最后张望写道:恐局势失控,望朝廷多多调集军马,扩充戡乱军的规模,以达到威慑乱臣贼子的目的。
天顺见了张望奏折,更是举棋不定。最后令戡乱军退回,委派陈坎为朝廷钦差,带了金银绸缎,美酒牛羊去北三州劳军,圣旨中对张望及所部将领褒奖有加。也不提调换总督之事。
……
在总督府,钦差及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