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水浒武松传》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水浒武松传 () >> 第224章 有原谅的时候,就有不原谅的时候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108315/

第224章 有原谅的时候,就有不原谅的时候(1/4)

梁帝舍不得兄长,留他在京城待了十天,方准他回去。

在这十天内,梁军镇守大将关胜、呼延灼从淮西传来好消息,淮西割剧势力的匪首王庆不肯归降大梁,依据山崄负隅顽抗,更兼残虐士卒,将士离心。李助和其侄子李懹发动政变,杀了王庆,事泄,这对叔侄又被王庆的数千亲信围攻而死。搏斗中,柳元、潘忠、上官义等大将在重伤李助之后,皆死在李助剑下。这位一心想要另寻宝剑,找萧大帅报仇的金剑先生,就此了帐,与他的手下们结伴去了黄泉路。

关胜和呼延灼接到石秀发来的机密情报,立刻挥兵攻入山林,淮西余众粮草不敷,走投无路,皆降。这个在宋金两国眼皮底下存在了这么长时间的小政权,终致灭亡。

至此,原伪齐全境,尽数平定。

领地广袤的大梁国,一片歌舞升平,梁帝尽选良吏治理天下,废黜贪官,百姓安居乐业。

阳谷县,黄昏。

武大郎不是一个天资多高的人。

相反,他资质极其平庸,但也不至于是弱智水平。

在梁山,他做大管家,他弟弟给他配了好几名得力副手,他性子和善,能听进不同意见,从不倚老卖老,和大伙相处的很融洽。他这大管家做的不敢说多好,但也没出过什么大差错。

在阳谷小县做知县,也是这样,虽然他和文武双全,政绩天下第一的宋安平没法比,但好在他勤能补拙,手下也很得力,倒也没把阳谷县给治理坏。

他广下基层,走讨山野遗贤,关心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求教治理小县城的知识。

遇到鳏寡孤独,他也尽力接济,反正他那皇帝弟弟赏他的钱早己破亿,四个儿子每人一份,仍显大富大余,剩下的钱仍然够他做善事。

他的四个儿子都成家了,老大老二都是肥差,老三老四是文职,没有一个成大材的,但也没有一个费心的。他们的官职全是大梁衙门里的低等职事,好在不用像他武大郎当年卖炊饼那样风吹日晒了。

武大郎家教极严,他允许孩子没有大出息,但绝不允许孩子们做违法的事。老大想利用钱多的优势囤积居奇,扰乱物价,被他亲手痛打三十棍,还警告他,再敢胡来,把你送到你叔叔那里去,让你尝尝天牢的滋味。

老大伏首认错,从此老老实实,再不敢有邪恶。

武大郎语重心长的告诉四个儿子:“此等大富大贵,皆是二叔所赐,但如果你们的所做所为要是敢触犯国法,丢了你叔叔的脸,裴大人那里可从来不容情!去年大将军卢俊义的小舅子犯法,谁求情也没用,裴大人还是把他斩了!”

四个儿子吓的不敢作声,从此全都规规矩矩。

武大郎的小妾给他生了两个女儿,也都出门子了,嫁的全是衣食无忧,知礼知义的仁孝人家。

武大郎有钱有权了,却并未改变朴素勤俭的本质。

阳谷旧人,无论是曾经帮助过他的,还是伤害过他的,他都一视同仁。

当年的阳谷知县,曾经因打虎赏他弟弟一千贯钱的那位,早己故去,他家业衰落,两个儿子落魄,也都是武大郎在看顾,给他们在衙门里安排了职事,用以谋生。

当年与他有旧怨的王婆子亦己故去,他的儿子孔武有力,只是为人木讷,不会谗佞,做了半辈子苦力活。

阳谷县招捕头,他想去报名,有人劝他:“你娘当年算计过武知县,人家现在成了气候,不报复你就算了,你怎么还敢往枪口上撞?”

王婆的儿子说:“武大伯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

结果去了后,一下就选上了,武大郎当了官,也是老实厚道本分的好官。

梁帝登基的时候,本想给自己的哥哥封个王,方后坚决反对,理由是:“大伯人虽善,然能力和德行与此尊位不配,陛下若开此先例,必上行下效。”

梁帝听了方后的话,只给武大郎封了个知县,谁知连这知县小官,他都不胜惶恐,推辞再三,才去上任。

当年他任劳任怨的照顾弟弟,讨百家奶把弟弟养大,现在他做了一县百姓的父

状态提示: 第224章 有原谅的时候,就有不原谅的时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