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慧到彼岸(1/3)
和唐玄生合作或许是个好办法,至少在信任方面更有保障一些。
当然这个信任的基础是互利,就是互相能够给对方什么。
唐玄生笑道:“我有些怀疑穿越黑洞是一种象棋上小卒的概念。”
“什么意思?”
“象棋上面的兵种都有着先天的限制,譬如仕相将帅不能过河,但是小卒最奇怪,只能向前不能回头,而且过河之后也只能左右走,还是不能回头。”
对于多维宇宙和平行宇宙有许多猜测。但唐玄生总怀疑这个也是有限制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只能过去,而且只能在某个接点,就像楚河汉界那样,过去了,才会获得左右探索的允许。
所以黎山老母一直没有接到传讯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连讯息也是只能向前的。就是说他们哪怕是发出了讯息波,也无法向后回到原先的宇宙。或许会是一直向前,只能在穿越所有的宇宙之后南辕北辙一样被黎山老母接收到。
黎山老母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更要去了。不然,即使你的假设是对的,所有的不同宇宙就像一个蛋,可我也很难等待那么久。而且,我怀疑不同的宇宙都有黑洞作为桥梁纽带,就像是脐带那样。宇宙是活的,就像一位母亲在不停的孕育中。”
唐玄生觉得黎山老母这个比喻很有趣,而且可能很接近事实。
存在着一位宇宙母亲,孕育出了不同的宇宙,甚至这样的母亲还不止一位。健康的孩子会存活下来,也有那些失败的,甚至也有孪生的。
这些孩子构成不同的宇宙,有些像太极球,阴阳互生。
黑洞是脐带,有些像是大衍之数留下了一作为纽带。但你想过去就得遵循其中的法则。毕竟每个孩子肯定不是一样的。
鸿钧和几位圣人算是这个地球上的最强者了,或许西方曾经的伊甸园也是这样的类似凌霄号的空中实验室,最终也穿越黑洞而去。
地球的五十亿年对于宇宙母亲而言或许仅仅是个眨眼的时间,这其中肯定有过更多的文明,他们像鸿钧一样的纷纷穿越黑洞而去,希望探索出宇宙的奥秘。
佛家有一部很著名的经典叫《金刚经》,全称的意思其实是金刚智慧到彼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澂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
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玄奘也就是唐僧金蝉子,其实取经最重要的贡献是因为许多佛经后来失传了,然后被唐僧保存了下来。
唐玄生很好奇自己会不会在长安和自己的弟子青灯常伴,翻译经书一直到坐化。
佛经其实是不能翻译的,这个不像圣经差不多就是一本夹杂诗歌的历史故事书。道家的典籍也是功法炼丹神话的大杂烩。
只有佛经像是儒家的论语,是思想的汇总,并且远比论语复杂。因为它完全就是思辨,哲学逻辑的思辨,就是今天的许多人哪怕是大学学历,对基本的逻辑哲学都未必了解,更何况是金刚经。
像白马非马这些都是源于佛经,不同的人翻译佛经都是完全不同的,有点每一个人眼里就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味道。
金刚经作为如来口述的记录,就更是晦涩难懂。因为这个其实就是如来的道,当多宝成为如来时,其实他已经超越自我了。
传说如来在菩提树下入定,然后大彻大悟,金刚经就是他大彻大悟的智慧集成,你能懂,就能直接金刚智慧到彼岸。
其实除了如来自己,是没有第二个人能真正领悟金刚经的,因为他是把自己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看法写了出来,对别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