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明鹿鼎记》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明鹿鼎记 () >> 【0315 祖大寿】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106891/

【0315 祖大寿】(2/6)

几百马队簇拥之下,为首一名黑面大将,一脸短须,眉目间虽然不太有精神,小鼻子小眼睛,反而有点猥琐,但是身形和装束弥补了脸部缺陷,浑身亮黑色盔甲,披着倪红色的大披风,随风飘舞,倒也威风凛凛。

冷兵器时代将军带兵打仗之时所披的披风,这种披风一般很薄,当将军骑在战马之上时,会随风飘起。

而且这种披风根本岂不到抵御寒风的作用,况且代兵打仗的将军根本不可能把披风当做御寒使用。

第一,将军们的披风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让己方军队辩清统帅的的位置,若是打了败仗,可以更好的保护主帅撤退,当然穿着披风的主帅在撤退之时也有坏处,例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曾在潼关与马超一战,但是却惨败后被马超追杀,为了不让马超等人认出来也是拼了老命,割须弃袍才从鬼门关走过。

第二,鼓舞士气,统一指挥,明确作战方向。将军身战争的指挥者,自然是起到带头作用,一个军队如果没有了指挥者,那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如春秋末年的孙武,秦国的白起,楚汉时期的韩信等名将,一旦指挥明确,不光能突显出将军们领兵打仗的实力,更能突显出军队的行军作战能力和凝聚力,而这样的军队一旦形成必然是势不可挡。

第三,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在兵营之中,有身份有地位的将军往往都会带着披风,因为这是将军应有的荣誉和声望,同样也是手下对将军们能力的认可,这些声望和发自内心的认可都是将军们在战场上无数次的战斗,无数次的流血,拿命拼杀出来的。

第四,受伤时可以及时包扎。无情而又残酷的战争,难免会有伤亡,将军们若是受伤也可以及时撕下披风来包扎,防止糜烂的伤口进一步恶化,

第五,帅气。三国时期的常山赵子龙带着刘备的儿子阿斗,一杆长枪一身白袍七进七出,杀的曹军落花流水,然后赵云穿着披风冲出曹操的包围,感觉帅炸了。

将军们的披风在军队中的意义还是很特殊的,不光可以指挥军队,保护自己还可以包扎伤口,同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这个为首之人,是不是祖大寿?”韦宝问身边的林文彪。

林文彪点头道:“我虽然也没有见过,但根据情报描述,八成是这家伙。否则他身后的吴襄不会落后半匹马的身位。”

韦宝盯着祖大寿看,暗忖这个历史上的名人,终于出场了。

祖大寿是辽东宁远人,吴三桂的舅舅。

在原本的历史中。

祖大寿于1628年(明崇祯元年),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

后随清军入关,1656年(顺治十三年)病故于北京。

对于像祖大寿这种汉奸,韦宝其实不是特别讨厌,只能说心志不坚,见风使舵,没有准则,或者说保命至上,没有信仰,没有操守。

只要不是在投降后继续大力为清廷办事,屠杀许多汉人,韦宝都算是能接受。

韦宝并没有特别严厉的五毛倾向,不是说历史上投降的人,便断然反感,不杀死不罢休那种。

在韦宝的印象中,祖大寿跟洪承畴这一批,便比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那一拨稍微好点。

被逮住了,要么投降,要么死,人选择投降,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

将心比心,铁杆五毛也没有几个到了那个关口,真的能做到抹脖子以身殉国。

韦宝的人,在擂台前面已经设好了两三百个座位,周围则用布条隔开,以防止太多的人站在擂台底下,形成踩踏。

状态提示: 【0315 祖大寿】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