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祖母补给的嫁妆(1/3)
对于张氏,慕扶疏只能说很钦佩她对待渣男的态度,斩钉截铁当断则断;同时又对她大归后对崔崇瑜的不闻不问感到寒心。前世慕扶疏吃尽了亲人漠视的苦楚,对于那些子女情感淡漠的父母都抱着一层敌意。
张氏有东西给她,肯定是之后那掌柜的和张氏说了什么。张氏也不是笨的,自己说的那样清楚,她哪里还不知道慕扶疏就是她的孙女?不过对于张氏居然会送东西到长公主府,还指名给她,慕扶疏倒有些摸不透她的想法了。
若说是她要弥补亲情吧,崔崇瑜在长安长公主府的消息天下皆知,她怎不去找崔崇瑜?无论她和崔问笙关系如何,崔崇瑜总是她的儿子,这是以孝为天的时代,父母对于子女都是可以予取予求的,如果她上门,崔崇瑜也只能以礼相待,但是她没有。
若是说她想借势吧,就慕扶疏所了解的,张氏二嫁的是洛阳城的商户,家中无人在朝中任职,也不需要官场关照。
三郎见慕扶疏歪着头怎么也想不明白,敲了敲她的额头:“去长公主府看看不就行了?”
慕扶疏横了他一眼:“我这不是觉得无功不受禄么?”
三郎哈哈大笑:“你是一国之母,功在千秋,整个大隋的子民都该供养你,拿她点东西又算得什么。”
“那是我祖母。”慕扶疏被三郎的话雷到了,一国之母功在千秋什么的,真心有往她脸上贴金的赶脚。
三郎和慕扶疏还是如前几日那样待了几个侍卫悄悄出宫,不同的是侍卫四个变成八个,崔崇旸的意外让他们明白,长安城也并不安全。
径直入了长公主府,也没叫人通报。这个时代的皇帝不像清朝那样高高在上,民间甚至有称新帝为“杨三郎”的。杨惟爱更不用说,三郎还是她女婿呢!要不是她自小就认识三郎,对他的品行了解,她才不舍得这么早就将女儿嫁出去,大娘可还没及笄呢!
今日没有大朝,且因为昨天新法的事,杨翁和崔崇瑜一大早就出去忙去了,没有大朝不代表他们可以放假,三天一次大朝不过是集中说一些政事,其他时间是需要臣子们去落实的。
三郎和慕扶疏都是表面和气内里强硬的。短短数月,尤其是自皇帝大婚后,帝后一起上大朝,每次都会让朝臣们刷新认知。帝后二人对于政事的熟悉程度叹为观止,他们想到的帝后早就想到,没想到的帝后也想到了,如果他们对帝后提出的建议有意见,后果肯定是被无数的真凭实据说服。最近更是让他们觉得上朝不过就是听命,帝后发布新令他们照做,完全不需要他们出谋划策滴说……
感觉自己好没用的朝臣们每次上朝都是充满期待充满挑战,回去时都是嘤嘤婴……圣人和殿下说的都很正确完全没有办法反驳……
杨翁和崔崇瑜不在,杨惟爱也没了撒娇撒泼的对象。怀孕加上春困,三郎和慕扶疏进来的时候她还没起床。
杨总管先是喜珍嬷嬷去看看公主醒了没,又亲自带着慕扶疏去看沈氏银楼送来给她的东西。
三人穿廊走巷,一直到了库房,杨总管自腰间拿下一串钥匙,打开了一间小库房的门,恭敬的道:“殿下请。”
慕扶疏和三郎进了库房,被里面对了半间屋子的箱笼吓了一跳。慕扶疏回头看看杨总管,后者对她挤眉弄眼,对于她吓了一跳表示很满意,示意她这些都是张氏给她的。
“这供养也太出格了吧!”慕扶疏哭笑不得的对三郎开着玩笑。
三郎摸着下巴想了半天道:“莫不是给你补的嫁妆?”
嫁妆?慕扶疏对这个时代了解还不是很透彻,尤其是高门大户的规矩不是很懂。
她出嫁的时候杨惟爱和杨翁崔崇瑜都给她添了妆。
崔崇瑜自江宁城来长安的时候,将军府的细软全部带过来了,在一般人看来很多,从中要挑出精细贵重的作嫁妆还是不够看。
张氏留下的一半嫁妆都给他当年娶杨惟爱时作为聘礼搬进了公主府,之后又变成了王钰的嫁妆,这也是崔崇瑜看不起王钰的原因之一。他娘亲的东西他怎么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