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零章 金丹、食气与胎息(2/2)
是炼不成的,想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这两句话能够成为谚语,足见炼丹或炼金术失败程度之深。不过,实践中的失败,首先使内修派的方法和理论有了重大改变,由食气到食元气。
魏晋时期,以“食气”为代表的内修术,在方法和理论上发生了重大改变。最重要的改变,是把大口大口的呼吸,变为所谓像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称为“胎息”。
理论上,他们认为,以前的呼吸外气,是弄错了,食气,应该是呼吸“内气”,呼吸元气。这种呼吸方法,要求修炼者尽量控制自己的呼吸,使之非常微细,微细到鹅绒放在鼻子前面也感觉不到气息的出入,认为长期这样修炼,就可以使人长生不死。
那么,内气为什么就能使人长生呢?新的理论认为,这是因为像胎儿那样,呼吸的是“元气”,所以可以长生不死。
那么,什么是元气呢?元气概念有人认为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天地未形……宇宙生气……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地生成论或宇宙生成论。其“宇宙生气”,《太平御览》引为“宇宙生元气”,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元气概念的最早出处。也有人认为元气概念最早出现于《鹖冠子》的“天地成于元气”,其意义都是指宇宙或天地开始的气。
由于元气仅是开始的气,所以和其他的气相比,也没有特别之处。刘歆造《三统历》,说“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王充作《论衡》,认为人从元气出生,死后又复归元气。真到汉末王符作《潜夫论》,说“上古之世,太素之时。元气窈冥,未有形兆。”
《潜夫论》也都是指开始的气,这算是朴素而粗陋的认知学说。
:。:
状态提示: 第五六零章 金丹、食气与胎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