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伤痕累累”的妖螺(1/2)
上回书说道:溥勋和姑娘们都被猿先生和他的巨鹰给救了出来。回到了鹰巢之上。
因为事情并未了结,而且还为此丢了冥船和物资,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于是,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头巴脑的。
好在,这位猿先生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也算是接风洗尘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没有一桌子好饭解决不了的。
狼吞虎咽的感觉可真好!
也许是为了让大家迅速的从抑郁的氛围之内解脱出来,猿先生还为大家准备了烧酒。溥勋和姑娘们也不推脱,端起杯子就喝了起来,借酒消愁的目的,也许有,但是更多的是想着接酒精的温热感解解乏,高度紧张下的他们疲惫不堪,酒精能让他们加速恢复。
就在大家吃饱了饭,酒也喝到七分的时候,猿先生取出了一枚汉代的弩箭头。
并且介绍道,这箭头是它从妖螺的身体上取下来的。
溥勋和姑娘们即可扔下了筷子,放下了酒碗,研究起来那枚箭簇。
溥勋看了看云子说道:“你给大家说说看……”姑娘刚想开口,被珍妮弗抢了先,她说道:“这个我在行,你们别忘了,我可是武器专家呀!”她可不等着溥勋同意,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然后端起酒碗?了一口酒。然后兴冲冲的介绍道:“猿先生说的没错,这是一枚汉代的箭头,是一枚西汉的三棱青铜簇!
话说到了战国、秦朝、汉代时期,中国的箭头有了更大的发展,形状多样,呈双翼形、三棱形、双翼双尾形、四棱形、三翼形、三翼三尾形,非常的丰富,而且是各有效用。除此之外,还有毒箭,即在箭头上铸有毒槽,把毒粉涂在槽内,加大杀伤力。
比如,当年汉武帝征伐匈奴的时候,卫青就发明了一种狼毒箭,可以说是,见血封喉,只要被射伤,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响尾箭”即“鸣镝”,传说是匈奴首领冒顿发明的,鸣镝前端有锋刃,后面有铤,铤部上端带有葫芦形物,上有几个小孔,排成一排,借助强弓远射,飞行时发出声响,以发信号或警报,鸣镝有铁制、骨制和竹制的,当然,也有青铜的……”
见珍妮弗总算是说的差不多了,溥勋打断了她说道:“你说的很好!”
但是溥勋,还是将箭头要了过来,递给了云子,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箭?”
珍妮弗憋红了脸,但是也知道,自己的了解仅限于军事科学上的一点点小范畴!关于历史沿革,以及综合考量,还是云子在行!
这巨大的螺壳之上竟然有汉代的弩箭,那弩箭之中有凹槽,是装着火药的火箭!当猿先生拿出这可箭头的时候,溥勋和姑娘们都吃了一大惊。
云子接过箭头,又仔仔细细的端详了半天,开口说道:“这是一只火箭!看来,在汉代的时候,人们就曾经用火药对付过它!”云子也清了清嗓子,又一次掉漆了书袋子!
“中国是古代火药火箭的故乡。由中国古代军事家最早运用火药创制的火箭,方法是将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或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使用。
“火箭”这个词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在公元二百多年的三国时期,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时,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火箭“一词自此出现。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至敌方,达到纵火目的的兵器。
火箭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在唐代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北宋军官岳义方、冯继升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火药为动力的飞行兵器--火箭。这种火箭由箭身和药筒组成。药筒用竹、厚纸制成,内充火药,前端封死,后端引出导火绳,点燃后,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喷出,以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前,飞行中杀伤敌兵。一种最早的原始火箭在工作原理上与现代火箭没有什么不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