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蜀国长子(三)(1/3)
郑安民的口才极好。
他花了小半个时辰将左护卫为什么要改革,如何改革的问题讲完。
尹家麟等人的政策宣传工作已经做在了前头,台下之人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卒,无论是世袭军人还是几代租种土地的民户,对此都没有多大的意外。没有人喧闹插嘴,也没有人交头接耳。他们最关心的待遇和出路问题,就在下面。
“凡入我护商队者,一律按我护商队的饷章享受待遇。军官拿军饷;士兵除了军饷,还有每月两斗粮的补助。当然,士卒的军饷只发一半,剩下一半王府为其保存,十年之后一并返还”
郑安民正说到人员待遇和分流,突然下面站起来一人。那人年纪二十,浓眉大眼、相貌堂堂,生得甚是彪悍。他既没拱手,也没告扰,立在台下便大声质问
“士卒可以分田,可以拿补助,那我等军官为何不能分田拿补助刘尽忠一党谋逆作乱,我等安分守己,对王府忠心不贰,到如今可好家中半分田土没有,全家老老少少十几口全靠末将微薄之六品官俸养活”
说话间,他重重抖了抖身上那件打了许多补丁的官袍。那官袍分明穿着了多年,补子不全,颜色发白。发脆的衣料随着抖动,发出哗哗的声响。
“我们也想分田分了田,我们就加入护商队”
年轻军官说完最后一句话,并不坐下,只是直挺挺地立在会场中央,眼睛盯着台上。
场面太不和谐了朱平槿知道,那军官盯的不是旁人,而是自己。
此人郑安民不认识,朱平槿当然也不认识。郑安民正要开口安抚,他身旁的舒国平已经站了起来,大声呵斥道“崔成儒,你看清楚场合世子就在上头世子尚未宣你,你便大声喧哗于殿前,这是为臣之礼吗”
舒国平在朱平槿的面前,总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方正模样。与人交往,也多是谦逊随和。想不到,书生也有发怒的时候,而且发怒的样子如此凶狠
可那崔成儒并不服气,立即抗声反驳舒国平
“并非下官无礼我等只是讨个公平刘逆一党在卫里横行霸道,肆意妄为,我等这些没有阿附的便成了刘逆一党眼中钉肉中刺现任被夺,田土被占,老父被活活气死如今刘逆一党打入大牢,家产没入府中,真是大快人心我等这些臣子都为世子英明果决叫好可左护卫改革,既要我等从头练起,又不给我等分地下官实在想不通”
军官拿高额的货币工资,与朝廷的俸禄体系对接;士兵则以实物供给为主,通过给本人和家属分地来拴住军心,保证军队的忠诚。这是朱平槿在年初构建新军时就定下的饷章制度。饷章制度结合商庄两队的建军特点,构成了两队一体、军民相连的军事体制。
这套饷章制度并非朱平槿的原创,他借鉴了前世那支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军队的建军经验,也借鉴了今世老祖宗朱元璋的建军经验。但是这套体系运行了一段时间,便出现了一些漏洞和弊端。这些问题,放在朱平槿这个层面是小问题。但是放在下面一些人身上,就是大问题了。
最大的漏洞和弊端就是这个分地政策。
许多原来护商队的小兵,经过血火的磨砺,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可是他们当兵时自己和家属分的地,并没有因此退出来。
以朱平槿身边人为例。魏辰原来只是普通小兵。他家五口人,父母兄弟和妹妹在仁寿县一共分了二十五亩地,他爹魏干自己抽空开了三亩荒地,这加起来就是二十八亩地。可现在魏干、魏申、魏辰父子三人都是副营级军官,小妹据说也在四川织造局当了个小管事,这样全家五口人只剩了一个老娘务农,二十八亩地如何耕得完
魏干曾经向李崇文打报告,请求将多余的地退了,只保留他老婆的五亩地。魏干个人的高风亮节固然值得表扬,但这不是魏干个人之事情,而是草标军官们共同之事。
是不是当了军官就要退地这关系到护商队优渥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更关系到军队的忠诚与战斗力。具体负责处理的李崇文经过慎重考虑,一面向朱平槿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