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有愤吐口,有怨抒怀(1/2)
礼部衙前树荫下,谢籍不因岁月而改变的“美貌”为日光衬得仿如神明,衙前学子皆叹服帝王威仪与风采时,谢籍含笑问他们:“可是朕所行有失,致使你们在此长坐?”
别说这事天子没多少过失,就是有,谁也不是把脑袋别裤腰上,要为理想而牺牲的斗士,他们取的是一个公平,是一个能让人踏踏实实做好事的环境,绝不能跟天子对着干呐。
见士子们次第有声地摇头说“并非”,谢籍复笑:“可是世间百姓已陷水火,致使你们在此长坐?”
倒也不是,上官们不过压着他们罢了,倒不敢去压百姓,都这些年了,谁不晓得邰皇后是位心系百姓的贤后呢,真压得百姓起民变,便等着干净脖子罢。
“既如此,上书谏言路途千千万万,何不来见,为何要在此长坐?”谢籍这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按他心底里的想法,这群不听话的混蛋,揍一顿就能舒坦。是小青梅关心这事,觉得这事与她有干,他这才耐着性子这么说话。
语毕,谢籍见无人答,复开口:“既你们不来见朕,朕便只好来见你们,此刻朕在此,中书省诸位卿家在此,尔等何妨有愤吐口,有怨抒怀。”
张煚顿时老泪纵横,这些年来,为熊天子收拾多少烂摊子,如今终于看到天子收拾齐整自己后,开始替臣属收拾烂摊子。
见无人开口,谢籍便继续说话:“朕来时,诸卿劝臣,勿以身犯险,朕深恐诸位有天大冤情,遂不顾阻拦来此。如今看来,尔等并无冤无怨,否则为何不开口谏言?”
谁傻呢,一起坐的事肯干,先出头说话时,却无几人真正敢于站起来,做这个出头鸟。但到底还是有人站出来的,不管为心中窃窃的私欲,还是为他们坐在这里的本来目的。
站出来的是自举士子,洋洋洒洒三千言,显是提前打好了腹稿的,听得出来,心中积怨已久,倒也不仅是怨,还有失望。倘仅仅只是怨,谢籍的拳头今天不落下,早晚也会落下,但对于他们失望,谢籍还是认真去听了——因为小青梅喜欢一个人人都觉得有奔头的世界。
“坐而谈不如起而行,你们对朕很失望,朕亦对你们很失望。”谢籍丢下这句话,便转身登车回宫而去。
礼部衙前jìng zuò的众人:……
“宋兄,我们这坐不坐?”
“我哪儿知道,看大家的意思罢。”他们中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主使者,当然后来夹进来的人他们不能肯定。
“陛下说坐而谈不如起而行的意思,大约是说会派差事予我等,我觉得我们应该散了。”
“我亦如此作想。”
自举的士子们三三两两散去,余下的各地方来的官吏,则就是中书省的事了,天子走了,他们可一个都没走,全被天子留下来。作为中书令,张煚可说是百官之首,便率先站出来谆谆教诲,教诲罢后是一句:“言路何其通畅,何不上书御前呈天子?”
说完,也走。
中书省其余官员:……
面面相觑后,他们也各自丢几句话走人。
礼部尚书简直想仰天流泪,好在又半个时辰,地方官吏亦三三两两散去,凑热闹的闲杂人等自然也待不下去。礼部尚书看着空空荡荡的衙前树荫,感动到流泪,镇日门前坐满人,他这衙上官难为,衙下官也同样难安,如今都散了,才好安安稳稳当差。
两日的后大朝,谢籍特命中书省从自举及地方官吏中选出十人来御前呈辞,因有上疏,自然比口述谏言要详实得多:“下官难为,此事国丈亦曾与朕提,但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若不严规肃纪,如何约束?自朕登基以来,规纪虽严,但常是法理不外人情,从来小错小罚,大错方问罪,尔等以为,朕还要如何怀柔才能令尔等不难为?”
在谢籍问自举士子和地方官吏时,邰山雨和谢岩谢暄一起听邰爹讲如何推广种植良种的经验:“其实为父也没干什么,咱们自家田庄上除种庄稼,都咱满了洋薯玉米,小殿下们爱食嫩玉米,遂玉米种得多。玉米收成平平,洋薯委实收成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