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15章 看什么看?(1/2)
我始终没有把和医生的对话录音发给姐姐们和弟弟,并把那不到五分钟的音频删掉了。因为,就算让他们听到了,他们只会感到失望,不仅是对爸爸无法医治的病情失望,也是对他们抱有幻想的专家失望。他们把爸爸从700多公里远的内蒙古送到北京治病,并不想等到一个这样的结果。
那天我在只有我们兄妹四人的微信群里简单说了一下医生的看法,姐姐很急,在群里问我:“医生有没有看那个血液指标,内蒙的医院认为看血液指标不排除已合并小细胞”、“医生有没有说培美曲塞、顺铂、恩度这三个药用的对不对”、“医生有没有说可以吃点中药”······其实这些我很难回答,因为那天我的收获很小,我在群里说:“明天吧,明天还要继续去医院,到时候再问问。”
这时二姐私聊我说:“明天见到专家后,一定要记得问问,咱爸这种情况还能维持多久,我们都要做个心理准备。”
相比第一天我单独到医院咨询医生来说,第二天的行程更加有难度——我需要带着爸妈到医院看病,这是继爸爸来北京之后,他第二次到协和医院,上次医生说过的那个临床实验给了我们很大希望,爸爸非常积极的配合着。这天我非常紧张,因为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独自“带着”爸爸去看病:从这一天开始,我们由当初的养育和互相陪伴,转变为我来照顾他们,这一天终于来了,我曾想象过,如果有一天他们老了,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因为一些变数而流浪街头?会不会因为我们无法陪伴而感到孤独寂寞?每次这样想时,后背都发凉,很怕他们晚年过的不幸福。然而,当我还不够努力,不够让他们骄傲,没有能力角色互换时,这一天突如其然的到来了。
北京夏季的早高峰来的更早一些,早上7点半的出租车非常的珍贵,我先让爸妈坐在小区门口的长椅上,自己到马路边拦车,手机里的叫车平台也没闲着,可始终没有车辆接单。等了一会,妈妈走来问我:“你家的车真的不能上路吗?绕着走不行吗?”我说:“这个真不行,外地牌照在北京有限制,先不说早晚高峰禁止上路,就算不是高峰期,我们到协和医院也避不开外地车辆全天禁行路段。”妈妈没有在北京生活过,她不懂也不太理解这些规则,她说:“那你家有车和没车不是一样嘛?”我看妈妈额头上已经有细密的汗珠冒出来,轻轻皱起的眉头难掩心中的焦急。我想让她放轻松一点,于是我说:“有车和没车怎么会是一样的嘛,我们有车一族,至少每天都要交停车费啊。车停在小区里一天,就消费我们12块钱。”妈妈瞪大眼睛说:“小区里还收费?一天12块?咱家那边,随便停啊,商场的停车场里也就花几块钱而已。”我安慰妈妈:“没关系啦,小区里的停车费已经算是最便宜的啦。我们的车早晚高峰不能开之外,有一些路段是全天禁行的,尾号限行和北京的车辆一致。”我成功的分散了妈妈的注意力,只见她嘴上悄悄的算着,我们一年的停车费有多少,加油和保养费用有多少,是不是比出门叫出租还要贵很多。
这时坐在小区门口的爸爸有些不耐烦了,他向马路边的我大声说:“再没有车的话,我们坐地铁去医院吧。”
地铁不堵车速度还快,但是爸爸是个病人,现在又是上班高峰,人流量非常大,爸爸能忍受的了吗?爸爸说:“别这样等了,天气热大家都会中暑,不如我们去坐地铁。”
地铁就在我们小区不远,很幸运的,我们上车后有人给爸爸让了一个座位。爸爸走累了,喘着粗气坐下,尽量让自己气息平稳一些,可还是每隔两分钟就咳嗽一次,然后再把痰吐进自己随身携带的“小痰盂”里。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女孩看到了,她下意识的向旁边挪动了一下身体,继续玩低头玩手机。我怕爸爸被人嫌弃,就和几个人换了位置,站到他身边,我手里拎着病例资料,袋子上有一排大字,那是医院的名字,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让爸爸身边的陌生人理解一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