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衣”与“夷”(1/2)
李元利和李明礼的谈话还在继续。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道理!你也许会问,蒙古诸部王公贵族奴役着蒙古数百万牧民,将他们当成牛马,可他们为什么没有起来反抗?”
“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反抗,没有人喜欢做奴隶,也没有人不想自己当家作主人!他们没有反抗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人来领导他们!”
“殿下,您的意思,是要末将去煽动这些普通牧民来造那些王公贵族的反?”
“不是煽动!而是要让他们明白道理,让他们和大兴军一起,推翻王公贵族们的压迫统治,来争取自己的好日子!难道他们想世世代代都做那些王公贵族的牧奴?”
“我听说你前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大兴军中的各种军令军法,这很好,但还不够!你还要学习大兴军的各种政令,了解大兴军在南方各省对各族百姓的帮助,了解各族百姓为什么对大兴军这么拥护,只有明白了这点,你才能明白如何去争取广大蒙古牧民的拥护,我也就放心让你去关外了!”
“殿下!其实……大兴军的政令,末将现在也是知道一些的。”
自从与管效忠一起投降大兴军后,李明礼便知道他们已经没了退路。既然改换了门庭,那当然得先对大兴军有足够的了解。这些时日来,他们不但拜访了一些军中将领,南京六部的官员他们也结识了一些,当然对大兴军的各种军法政令也有所了解。
对于这些事情,李元利早已了如指掌,就算那些将官自己不禀报上来,他还有军情司,还有来顺手下一帮人呢。
李元利笑问道:“那你说说都知道些什么?”
“末将知道殿下对百姓是极好的,对各族百姓也是极好!除了极低的税以外,没有赋,也没有力役,所以百姓都拥护殿下,拥护大兴军!”
明朝以前的百姓要承受的负担主要有“税”、“役”、“赋”、“贡”等几种。其中税最主要针对农民在土地中的收入来征收,而赋是战争时的特别税,役则分力役和兵役。
大兴军将所有矿山收归国有,而且还能收取大量商税,所以取消了赋和力役,针对农民的税也收得极低,这使得占了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对大兴军最为拥护。
至于兵役,大兴军从来不愁兵源,有的是人踊跃参军,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实行兵役制度的必要。
“你说得没错,大兴军日后立国,国民可不光是汉民,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是我中国子民,本王当然要一视同仁!”
“中华各族之间,互相厮杀了上千年,但无论谁胜谁负,苦的都是各族百姓!本王有个大宏愿,那就是将我中华各族全都统一起来,让各族百姓都能在我中国治下过上好日子!”
中国不可能只有一个汉族,数千年来在这土地上生存的民族,其实都是中华民族当中的一员。
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无数民族消亡,而汉人凭借着先进的文明和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繁衍壮大,多数时候都是这片土地的主宰者。
但每个朝代的君主,对待异族都只有两个选择:不是臣服就是战争。
历史已经证明,纯粹的武力征服并不可取,它只会加深民族之间的仇恨。李元利现在能够选择的,除了战争之外,还有文明同化这柄利器,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教化四方蛮夷”。
当然,要想完全教化四方蛮夷,也必须有武力来作为保证。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无论哪一个民族的民众,包括倭国、朝鲜、安南等周边藩国,他们都极端仰慕汉族文化,恨不能化身为汉人中的一员。
北方游牧民族称中原汉人为“南蛮子”时,他们何尝没有一种叫做“羡慕忌妒恨”的心情?当鞑子皇帝将“红夷大炮”改名为“红衣大炮”之时,他何尝没有极度强烈的自卑心理?
这不是有意贬低,而是因为中原汉人的礼仪、文化确实远远领先于其他各族,是人都喜欢更先进更美好的东西,现代人都难免崇洋媚外,何况见识不多的古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