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0征兵难(3/4)
棉布的优势在于产量大,纺织速度快,而且价格便宜,他们可以大规模的倾向,相比之下,丝绸需要特定的市场,他的丝绸需求并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了贵族,大商人,政府官员等上层社会当中,平民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东西的,但棉布却没有这样的市场要求,他们主要针对的是平民市场,不过他们的市场通常情况下很难打开,因为这关系到大量的税收问题。
不过韩国人似乎有决心推广他们的棉布,他们和世界不同的地区,国家进行交战,为的就是推广他们的棉布,市场效果还不错,最起码满足了他们一定的需求,随着这种需求的增加,棉花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而一时间棉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上涨了。
看到报告当中的一些事情,李文觉得似乎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因为他看到另外一条消息。
那就是在楚国的吴越地区,他们增产了很多使用蒸汽机的纺织工厂。
楚国之所以增加纺织工厂,是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丝绸竞争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只是满足了一部分的需求,但是,还是很难打开另外一部分的市场,他们觉得自己对市场的挖掘程度不够。在这样的影响下,他们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一下增加纺织工厂的原因,因为他们需要开发另外一个市场,这样一来他们同样对棉花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需求变得越来越大,而供给却严重的不足,在这样的情会持续不断的上涨。
李文似乎一下子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矛盾的出现,有了这样一个矛盾的出现,让他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不管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是什么,也不管其他的因素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他知道的是,只要做好这样的事情,他会狠狠的大赚一笔,相比之下,李文决定去韩国参加这场棉花大战,随即李文让自己的助理收集棉花的相关报告。同时预定了去韩国新郑的火车票。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加入到棉花大战去了。
魏国,大梁。陈余的办公室内。
“最后的人数在七百八十一人,其中,五十岁的超过了半数。大部分都在三十五岁左右。”助理无奈的告诉陈余这样一个事实报告。
随着议会抽号的完成,魏国完成了第一次民兵动员,尽管只是动员了一个区域,但这样的一次结果还是让陈余感到十分的不满。
大量的适龄兵员开始有意思的躲避这次征兵,毕竟,魏国人不愿意参加战斗,而且,在魏国,寻找一份比民兵工作薪酬高的事情多的很多,他们没有必要去当兵送死,当兵危险性很高,而收入却低的吓人,况且这次作战远在很远的地方,自然有人不愿意干了。
“好吧,就取其中的一半,五十岁以上的,我们不要了。他们太老了。让他们回家休息去吧,我们就需要那些士兵远征,让他们做一些他们能够做的事情吧。”陈余很清楚下面的人弄的花样,他们会把适龄的人隐藏起来,然后找出他的父亲,或者是兄长来代替,毕竟他们大部分当中的一些人不愿意当兵,有了这样的事情,下面的人自然而然的顺手起来,他们会找来自外地的人来冒名顶替,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真的可以让奴隶来做这样的事情,富裕的地区是真的不能当兵作战了。毕竟,有钱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愿意享受财富带来的乐趣,他们可不愿意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战争上,那样的话,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
不仅仅是魏国遇到这样的问题,赵国也在遇到同样的问题。
“我们的兵役制度出现了问题,秦国人实行的是民兵,但他们的民兵还能接受一些基础的训练,而且他们的军官储备很多,比如军校,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