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科技就是战斗力(2/2)
时运用何种战法,都是由身经百战的军官们临场发挥的,没有太固定的程序。有时候一个正确的小选择就能左右一场战斗的走向、好几个这样的小选择综合起来,就足以影响一场战役的胜负。
洪涛研究了好久,发现针对夏人的战术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有点难度。自己有可能达到比较高的指挥技巧,但需要经历过很多场实战,然后从每一次战败、胜利中总结吸收。
这种办法显然不适合自己,说不定一次失败就死翘翘了,太危险。于是干脆就不管对方的战术了,一切以自己为主。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你们爱咋打咋打,反正我就这样了!
说起来这种以我为主的战术要不就有极其高超的指挥技术,还有非常精锐的部队,要不就是大傻瓜,啥都不会,所以不愿意变化。洪涛基本上属于后者,但他比后者多了一项依仗,武器!
很多人一说起战争总喜欢把指挥官的智慧、士兵的勇猛放在前面,这种理由听起来确实很有感觉,很传奇的样子。
但是吧,现实往往是很枯燥很没意思的。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往往不是指挥官的智慧和士兵们的勇敢,它是个冰冷冷的玩意,武器装备。
在二战前期,不管是法国、英国、苏联还是美国,都抗不住德国和日本的进攻。突然性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武器装备准备不足。
不管英法和苏联的指挥官如何智慧、士兵多勇敢,也无法挡住德国人庞大的坦克集团。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在钢铁大炮面前啥计谋都是枉然。
美国人也一样,没有足够先进、数量占优的军舰,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只能和日本舰队打游击战,拖时间等着自己的新军舰下水。
其实抗日战争也一样,几倍于日军的中国军队并不是次次都是无脑指挥官,也不是次次未战先溃,确实是挡不住对方的火力优势。
那有人会问,朝鲜战争里美军的装备明显要比志愿军和北越军队强很多,为啥还是没赢呢?
这场局部战争看似是两国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却是两大阵营之间的政治角逐,已经脱离了纯粹战斗的范畴。
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朝鲜战争只是没达到最终目的,但也没输,从大战略上看,用半个朝鲜换取湾湾不被攻击,几十年后,确实达到了战略目的。
假如当年没有朝鲜战争,湾湾很可能就被拿下来了。试想一下,一旦湾湾变成了我们的湾湾省,啥第一岛链还有意义吗?有了这个桥头堡,我们可以向南辐射很远的影响力,对于马六甲生命线的维护也至关重要。
后世里也有这种例子,比如伊拉克、阿富汗、甚至叙利亚。它们的政治色彩更浓重,战争只不过是一种表态。真正的战略目的可能并不是大部分人能看明白的,需要用时间去证明。
洪涛目前并没有这种顾虑,可以放开手脚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所以他要把武器装备的优势发挥到极限,用来弥补自己指挥技术上的不足。
“吹号!”对于从两翼包抄的西夏骑兵,洪涛只说了两个字。
“滴滴答……滴滴答……”每次这种铜号声响起,洪涛都想高高举起手臂向前用力一挥,然后大喊一句:同志们,冲啊!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