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分田到户(2/3)
高手的话,一定会告诉他,大冬天的让四万民夫到关外的雪地筑堡垒,盖房子,要花费的钱粮可能达到数十万贯,但此刻,王旭早已沉浸在八十万亩香料田的美梦中不得醒,那可是年产出八十万石以上的香料,即便种多了价格会贱些,但至少也能卖出几百万贯吧!想比于几百万贯的收入,几十万贯的投资算什么?
在王旭看来,这个生意做得,而且一旦做成,王麟和王浩就再也没有和自己竞争家主之位的资格。
“那本公子吃完这顿酒,就立刻回去安排动员人手。”王旭说罢,端起了自己案前的酒杯,一饮而尽,孙府的酒烈,倒是让他面色一红。
孙享福闻言一笑道,“不急,不急,也不差这一天两天的,几万人的动员可不是小事情,本官以为,必须要通报朝廷,另外,这些人既然在我朔州周边开荒种地,最好把户口迁移到朔州来,没有户口的,本官这里可以给他们补办,王公子要的是土地,是财富,那本官就要点政绩,这一点,王公子不会不同意吧!”
“怎么会,你我合作,本就互惠互利,不仅如此,本公子在马邑城周边还有十几万亩田地,雇佣的佃户里,有许多都没有户籍,就一并送给孙长史做政绩了。”
王旭也算是个大方人,知道这个合作想要长久稳固的保持下去,就必须跟孙享福互惠互利,好处他一个人占的话,孙享福这种人是不会甘心情愿跟他合作的,之前他大哥王麟不就是招揽失败了么。左右不过是给官府交些人头税的事情,花不了几个钱。
有了王旭的许诺,他属下带过来的几个人也知道该怎么办事了,目前孙享福跟他们的主子是合作关系,他们自然的要卖力,还别说,自他们在各处县衙上任之后,短短几天,衙门的运转就开始慢慢走上了正轨,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即痛恨世家,又不得不用他们治理国家的原因。
整个朔州地在孙享福见过王旭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连随同李绩大军一起到来的民夫孙享福都没有放过,先是给团结营将城内营房改造了一番,一水的砖瓦房,火炕大通铺。
由于这里原先是梁师都过万兵马的驻地,规整了之后,地方很空旷,孙享福除了给团结营建造了足够大的室内和室外训练场之外,还将好多地方改成了库房,和一些可以养殖的农舍。
现在他可是有管军的权利的,当然,如何训练军士,带兵打仗他不会管,但士兵的日常生活他是要管的,毕竟,虽然只有三千人马,但这却是朔州财政最大的一笔消耗。
朔州现在一穷二白,根本没有钱粮拿出来供养他们。所以,孙享福就想到了一个明朝时期才会实行的制度,军屯制,在未来,团结营的军士将会常年服役,在服役期间,除了早晚出操之外,他们还要负责耕种孙享福划给他们的五万亩田地,平均分摊下来,每人也就十多亩,比这个时期普通农夫的耕种量少了好几倍,这是因为孙享福认为,五万亩田,精耕细种的话足以满足他们的口粮消耗,毕竟,他划给团结营的是熟田,用自己教授的种植方法耕种的话,五万亩地一年至少可以产出二十几万石以上的小麦。
一石小麦差不多就够一个士兵吃一个月的了,三千人一年的口粮消耗不会过五万石,多出来的十几万石,可以换豆料喂马,可以当做军饷福利放,还能饲养一些鸡鸭猪等,来增加肉食,只要不出现将官贪污腐败的问题,军屯田地的产出,足够供应他们消耗。
对于这个所谓的军屯,郭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军队有了自己的产业,吃喝有了保障,当兵的谁不高兴,要知道,大唐的府兵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带粮食用度的,一般是由户籍所在地几户共同供养一个府兵,孙享福将府兵服役常态化,那么就大大的增加了府兵的训练强度,让府兵在训练之余,能够种植田地,自负消耗,这就减少了这个府兵家里,以及供养这个府兵的几户人家的税收,是大好事。
都等不到冰雪融化,郭破就求着孙享福给他划军田,于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