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节 搏杀北野 1(1/6)
短短一个月内,中国军队(主要是南京军第31军)便以犁庭扫穴、摧朽拉枯之势平定中亚,速度之快,让德国欣喜不已,让日本又喜又惊,让观战的美英法等国都深感难以置信。实际上,苏俄在中亚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彻底,完全在情理之中。开战前,斯大林对中国玩弄归还外新疆的缓兵之计,又以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为筹码对中日施展离间计,斯大林的这两手如果放在蒋介石身上,蒋介石极有可能中招,但放在蒋纬国身上则毫无效果,蒋纬国对其完全免疫,因为蒋纬国根本就是铁了心地打算要对苏联开战,要联合德国将苏联打败掉、灭亡掉、瓜分掉,所以斯大林的这些阴谋诡计在蒋纬国面前根本就是白费心机;其次,由于斯大林的残酷手段,比如民族迫害、宗教打压、大清洗、大饥荒、农业集体化运动等,使得苏联在中亚地区丧尽人心,加上中亚当地本来就不是俄罗斯的传统领土,所以南京军打着“推翻斯大林暴政”“赶走俄罗斯人和布尔什维克,解放中亚人民”旗号进入中亚时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导致属于苏联领土的中亚却民心倒向南京军,这也是苏军一败涂地的重要原因;第三,德军在东欧战场上牵制住了70以上的苏军,苏军精锐部队大部分都在东欧战场,苏联兵工厂不停生产出的飞机、火炮、坦克等重武器也大部分都被供应给了东欧战场,使得中亚战场上苏军完全是二三流部队,并且指挥官也能力平庸,让南京军得以“趁虚而入”;第四,南京军在战略上、战术上、政治上、外交上、宣传上都对症下药,密切地配合了军事,从而在战场上取得了极好的成果,另外,打铁还需自身硬,南京军是一支身经百战、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铁军,南京军自身的实力、战斗力也是南京军在中亚最终能取胜的关键因素。
捷报传来,武汉、北平、柏林都欢声一片,东京方面也发来了“措施热情洋溢的贺电”。对于南京军在中亚取得的胜利,日本人“又喜又惊”,喜的是:德军和南京军在开战后进展都比较顺利,因此,联盟国取得苏联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是极高的,日本军队虽然不直接参战,但根据联盟国内部协议,日本也能在联盟国瓜分苏联时结结实实地分一杯羹,对此,日本人自然十分期待和欣喜,但喜中带惊,日本人惊的是:中国军队(南京军)居然已经如此强盛,虽然中日现在已经联盟,但双方心知肚明彼此这种联盟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随时可能再次撕破脸反目成仇,中国军队越强,对日本而言自然不是好事。日本人最希望的是“中国取胜,帮助日本打败苏联,但惨胜,打完苏联后的中国也是元气大伤”,这样,日本才是最后赢家。
不需要蒋纬国费口舌,喜气洋洋的武汉军委会立刻对参战部队进行了一系列封赏嘉奖。中亚打了一个月,参战南京军(以第31军为主,但第37军也在哈萨克东北部参加了一系列战役)总计死亡1.5万余人(包括阵亡、伤重而死、病重而死等),受伤得病3.3万余人(水土不服也是生病的一大原因),失踪1000余人(包括迷路、被俘等原因),合计约5万人,消灭苏军约40万人,其中,毙伤苏军约14万人,俘虏苏军约25万人(四分之三以上都是主动投降),缴获武器弹药、军械装备、辎重物资不计其数。如此辉煌的胜利,蒋介石如果不好好地慷慨一下肯定是说不过去的。钱,蒋介石不会掏,因为那是蒋纬国的事,增加番号、扩建部队也没有,毕竟这事比较敏感,因此蒋介石给参战部队下了一场勋章雨,功劳卓越的陈明仁被晋为陆军二级上将,分别授予第123师和第111师“天山”和“奔雷”的荣誉称号。
实际上,中亚此时的局势还不能说是高枕无忧,苏军有三条道路可以卷土重来,一是从高加索出击,攻击已经公开加入联盟国的伊朗,二是横渡里海,进入哈萨克西部或土库曼西部,三是从哈萨克西北部展开反击,不过,基辅会战正在如火如荼,苏军分身乏术,暂时无力大规模地反攻中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