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节 远东烽烟 5(1/5)
斯大林发动的这场“远东战争”无疑是一场赌博,赢了,苏联会在东北亚恢复战略上的主导权和支配权,苏联大后方的安全局势得到极大的巩固,中日也会再次成为苏联的棋子,输了,后果不堪设想。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斯大林虽然粗暴、冷酷、狠辣,但他目光精明、极有远见,在此战前,他已经反复考虑过输了的后果和风险,他非常清楚,苏联这一战几乎是输不起的,一旦输了,苏联在东北亚不但会丧失大量利益,还会丧失最宝贵的战略主动权,彻底地被动,继而挨打,不过,他不认为苏联会输了这一战,他很有信心,并且已经调遣好一批会说汉语的苏联官员,准备胜利后在中国吉林省、黑龙江省、外蒙古、新疆联合中国政府组建“中苏共治地方政权”。
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是非常高明的,但他犯下了四个错误,他高估了一件事,同时却又低估了三件事,他高估的是苏联红军的战斗力,低估的三件事分别是:日军的战斗力、中队的战斗力、中国高层的战略政略智慧,也可以说,他低估了中国人对苏俄的仇恨和警惕。这就给苏军的此次“八月风暴”行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导致苏联当局从一开始就骑虎难下。斯大林的意图是“以帮助中国打败日本、收复日占区”为诱饵拉拢中国、利诱中国,但可惜,他给出的好处实在不多,并且他索取的好处却又很多,这是他本人、苏联统治阶层以及整个苏俄民族的贪婪本质决定的:即便有求于人、即便需要利诱于人,也舍不得拿出真正的血本,甚至还要贪得无厌地进行倒扣。实际上,以斯大林的老辣和精明,他也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但他确实不愿意拿出“真正的血本”,一是拿出“真正的血本”必定严重地损害苏联的利益,二是他“舍不得”,他本人跟整个苏俄民族一样的,都是貔貅、饕餮,好处只能进却不能出,三是他认为没必要,因为他认为参加远东战役的苏军会闪电般速战速决,局势在很短时间内就会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即便中国政府内心里不情不愿,也不得不接受木已成舟的现实。
这场“日苏远东战役”的历史大环境和深层背景是十分复杂的,也暗合着历史大趋势,对于这一点,蒋纬国最清楚。在原先历史上,1939年5月至9月,日苏爆发诺门罕战役(先前的张鼓峰事件可被视为是这场战役的前奏),紧随其后,月底至1940年3月,苏联侵略芬兰,爆发了苏芬战争(冬季战争)。两场大战的时间被衔接得非常紧,虽然一场在远东一场在北欧,爆发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但却有着密切联系。苏联为什么侵略芬兰?因为苏联感到它的东欧地区最西北处不安全,列宁格勒靠近苏芬国界线太近,所以强迫芬兰割让一大块领土,从而让列宁格勒更安全。眼下的这场“远东战争”,很显然,一方面它是原先历史上的诺门罕战役的放大版,一方面它又是苏联当局在苏芬战争期间国防思想的提前体现。苏联在北欧感到不安全了,所以便侵略芬兰,此时,苏联在远东感到不安全了,自然而然地“侵略”日本(遭到苏军攻击的是中国东北,不是日本本土,所以苏联对日本的攻击自然不算真正的“侵略”)。原先历史上的苏芬战争与此时爆发的苏日远东战役,具有很多相似点:
第一,苏联都是主动挑起战争的一方,但却贼喊捉贼地诬陷对方(虽然日本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日本人在这场远东战争中确实是“无辜的”);
第二,苏联都是事先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然后先发制人;
第三,苏联当局都对战争胜利充满信心。苏芬战争前,苏联军方准备三天之内就拿下芬兰,然后在芬兰永久驻兵,彻底控制芬兰,并举行所谓公投,建立完全听命于苏联的芬兰傀儡政府,赫鲁晓夫曾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点,芬兰人就会服从,若还不行的话,我们只需要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斯大林曾在苏芬战争前提醒苏军主要指挥官“要把握分寸,不要因为打得太顺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