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节 紧锣密鼓 5(3/6)
也无财力购买航母,所以呢,我们想跟贵方租一艘航母,放心,租小的,不租大的,龙骧号,用于我国海军训练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怎么样?”日本海军现在共有5艘航母,分别是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龙骧号,赤城号和加贺号是重型航母,苍龙号和飞龙号是中型航母,龙骧号是轻型航母,新的翔鹤号和瑞鹤号正在建造中,原本还有1艘轻型航母凤翔号,已经在淞沪会战期间被中国空军炸沉。“这个...”山本神色艰难,“估计高层不会同意的...”
蒋纬国不屑地道:“亏我们大力帮助你们,你们却这么自私吝啬。”
山本神色愈发艰难而尴尬:“我会回去尽力说服高层的...”
离开青岛后,蒋纬国坐飞机返回华北政务委员会总部所在的北平,继续处理多得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公务,当然了,头等大事还是钱。为了这件让人几乎要崩溃的事,蒋纬国绞尽脑汁,头发都不知道想白了多少根,想出了一些比较别出心裁的主意,由于“与民争利”是万万不可取的,所以蒋纬国只能赚老百姓的钱而不能抢老百姓的钱,他为此又投资创办了一系列的轻工企业,生产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电话等市场十分广阔的民用商品,比如自行车,这东西物美价廉,大规模地普及后,普通老百姓出门就很方便了(黄包车职业肯定会因此而受到冲击),既提升了普通百姓的交通便利,也能让蒋纬国赚很多钞票(关于国产自行车,蒋纬国取了一个“大众”的牌子,因为希特勒在德国为了让德国人民家家户户都有汽车而创办了大众牌汽车,蒋纬国没那个条件和基础,只能创办大众牌自行车),另外,自行车在军事上也大有用途,战争一旦爆发,军方如果自身自行车不够用,还可以征集民间自行车,三轮自行车还可以运输物资,跟自行车相似的还有罐头厂,生产罐头、饼干、糖果,和平时期卖给老百姓,战争时期供应军队,都可以转为战时经济,政府主要投资重工业以及基础工业,民用轻工业可以交给民间投资,蒋纬国邀请来那么多企业家、实业家自然因此而大展拳脚,同时,这个政策也与先前的“土改政策”进行呼应:没土地的农村人口获得土地并因此而成为农民,或者入城接受培训成为工人,失去土地但从政府那里获得财产(或金钱、或企业股份)的地主则被引导从事工商业,形成良性循环,拉动内需,也能成为政府的财源。为了鼓励国内外投资,蒋纬国在沿海地区比如青岛、烟台、威海、唐山等地成立“工业园区”,这是模仿后世改革开放的经验。
虽然任重道远,但“千里之行,积于跬步”,总要一步一步来的。
思考了很久很久后,蒋纬国还是决定开发位于山东东营的胜利油田。
提前让胜利油田诞生,肯定存在很多的麻烦和隐患,但又必须这么做,因为德中日意都是贫油国(蒋纬国当然不可能告诉日本人大庆油田的存在),既然要打仗,石油必不可少,为了胜利,多挖出一点石油自然是好事。眼下中国主要有三处正被开采着的油田,一是位于新界的独山子区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一小部分),完全被盛世才和苏联人控制;二是位于陕北的延长油田;第三个就是玉门油田,也是此时被国民政府/蒋纬国真正掌握的唯一油田,原本年产油约5万吨,经过蒋纬国的投资和重视(蒋纬国也借助了德国的技术人员和相关的设备),此时的石油产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只有70多万吨(玉门油田在新中国成立后,年产油量很快就达到了140多万吨),蒋纬国实在没办法,只能开采山东的胜利油田。只是,开采石油绝不是一步就位的,是非常艰难的,胜利油田在后世是仅次于大庆油田的中国第二大油田,发展过程是这样的:1961年4月打出第一口日产油8吨的油井,一年半后才获得日产油555吨的油井,直到1965年初,才获得了第一口日产油1100多吨的油井,胜利油田直到1978年才达到年产量1946万吨,1984年才突破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