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节 焦城 3(1/6)
来到这个时空已经一年半的蒋纬国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了:后人看历史,基本上都会犯下“事后诸葛亮”的错误,继而自作聪明地给前人挑刺,认为前人怎么会这么笨,为什么不那么做等等。其实,很多东西在后人看来会想当然地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当时的整体历史大环境下却不是那么一回事的。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其中,不得不迷。
后世众所周知,航空母舰是取代战列舰的新一代海上霸主和海战的决定性力量,因为航母的武器是飞机,战列舰的武器是舰炮,飞机对军舰的攻击力自然远远地超过舰炮。航母取代战列舰的时期就是在二战初期(1939年以后),但并不是航母一诞生就取代战列舰的,这个取代过程并不顺利,最大的瓶颈就是飞机的攻击力问题。飞机何时具备重创军舰的能力,航母才能取代战列舰。此时,飞机攻击军舰的武器主要就是两种,鱼雷和炸弹(后世有导弹),投掷鱼雷的飞机即鱼雷攻击机,投掷炸弹的飞机即俯冲轰炸机(也有飞机既能投掷鱼雷也能投掷炸弹)。战争爆发前,蒋纬国曾想外购一大批鱼雷攻击机或俯冲轰炸机来对付日军舰队,但付诸行动后,他才发现自己把问题想得简单的,因为此时的鱼雷攻击机只是刚被研制出来,性能十分低劣,速度很慢,机动性很差,飞去攻击日军军舰时极容易被防空炮打下来,德国的ju-88轰炸机确实可以挂鱼雷,但此机还没量产,蒋纬国想买也买不到,至于俯冲轰炸机,世界上此时也没有专门对付军舰的俯冲轰炸机,德国的ju-87斯图卡是为数极少的可以对付军舰的几种俯冲轰炸机之一,所以蒋纬国才买了一些斯图卡解决燃眉之急,但也快消耗完了。
为什么二战初期的众列强大国的大部分海军高层都不认为飞机能干掉军舰?就是因为此时的飞机还不够“厉害”,鱼雷攻击机飞得慢吞吞的,还没有靠近军舰就会被军舰高射炮打下来,俯冲轰炸机只是刚刚问世,德国的斯图卡是其中的佼佼者,实际上,德国人也没有打算用斯图卡对付敌方军舰,此时世界上的俯冲轰炸机非常少,并且携弹量不大,投弹精度也很低,普遍对军舰造成不了太大威胁。因此,众列强大国的大部分海军高层都认为战列舰还是海上霸主和海战的决定性力量,原因是“飞机看上去对军舰几乎就产生不了什么真正的威胁”,所以,日本人还在拼命地建造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美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也都在建造战列舰,德国海军还搞出一个“z计划”,也是大肆建造战列舰(在原先历史上,德国人同样没有太重视航母,建造出了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这,就是思维惯性,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让人深信不疑,根本不想去打破它。后来,事情发展得还是众所周知,战争是科技的催化剂,飞机的性能、攻击力都因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一日千里,当然了,哪怕鱼雷攻击机已经能敏捷得像海燕,哪怕俯冲轰炸机已经可以做到精确地让重磅炸弹命中目标,大批的列强海军高层还是不相信飞机能对军舰造成致命性打击,不相信航母已经超越战列舰,直到航母和航母舰载机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月11日,英军和意军爆发塔兰托战役,英军航母舰载机突袭驻泊在塔兰托港口基地里的意军舰队,英军仅损失2架飞机便击沉意军战列舰1艘、重创2艘、击伤意军巡洋舰和辅助军舰各2艘;一年后,日军偷袭珍珠港,靠的就是航母舰载机取得了瘫痪美军太平洋舰队的胜利,偷袭珍珠港后的第四天,日军和英军爆发马来海战,日军还是用飞机对付英军的z舰队,日军仅损失3架飞机便击沉英军1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战损和战果的比例悬殊,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日军三架飞机总重量十四吨,英军一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是七万八千吨(满载)。
眼下发生于1938年1月4日晚上的“南京江战”也是一样的道理。日军确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因为南京军再次使用了“歪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