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1950香江大亨》

ABC小说网(abctxt.cc)

首页 >> 1950香江大亨 () >> 第九十六章 豉汁蒸鱼头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bctxt.cc/101483/

第九十六章 豉汁蒸鱼头(1/2)

永吉街作为中环与上环的分界线,向来以商铺多、食肆多、大厦多著称,张家的利来西药行就开设在这条街道。

在香港这处十里洋场,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张家算是华人家族中的一个另类,坚持中国社会式家族‘同居共财’的封建传统,恪守国粹古风。

此时,从写字楼出来的苏敬贤,就在永吉街一家茶餐厅二楼卡座,和张家老四张宇良对面而坐。

“良少,初次见面,幸会。”苏敬贤看着对面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张宇良,微笑点头。

二十五岁的张宇良气宇轩昂,略一打量苏敬贤,随即笑着出声:“辉哥话健身会添了新会员,我以为又是哪家商行的公子,原来是苏老板,幸会。”

苏敬贤摆一摆手,语气谦逊:“在良少面前,老板两个字实在当不起,大家都是广府人,良少叫我阿贤就得。”

这倒不是苏敬贤有意套近乎,只不过相比起张家,苏敬贤现在的身家根本算不得什么,所以就算是面对张家四子中最小的张宇良,他也不敢托大。

从石建辉口中得知,张家自三十年代老家主张祝山手中,就开始经营生意,张祝山以编织起家,在广府创办张锦记杂货铺,专营各式编织品及山货,但真正发迹却要从张家四子这一辈算起。

三十年代中后期老家主张祝山因病辞世,时至广府沦陷,张家只得忍痛抛弃田产物业,带着三千块现大洋抵港。

抵港后,在老母郭庚和张家长子张宇阶的发展下,张家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再创张锦记杂货铺,生意较之广府张锦记更为红火。

日占时期,张家长子张宇阶先后在澳门、广府两地创办张锦记分店,老二张宇麒回内陆读书,老三张玉麟经营澳门张锦记,母亲郭庚则带着老四张宇阶逃往湛江避难,等到日占过后,张家在香港的生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最近几年经济形势大好,张家又在香港先后开了张锦记山货行、祝兴洋行、泰和行等多家店铺。尤其是从去年开始,韩战打响后,张家开始涉足西药生意,和英国加力子药品公司合作,在香港昭隆街创办欧洲海岸公司,不足一年的时间敛财无数,隐隐成为五邑人里的望族。

迄今为止,张家的生意已经从最初的零售业,逐步转为进出口贸易,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

面前这位张家最小的东家,从英皇书院毕业后,这两年也逐渐开始接手家族生意,现如今永吉街的利来西药行就是由他主理。

“好,那我就托大叫你一声阿贤。”张宇良对称呼问题不以为意,笑着说道,“大家都是辉哥的朋友,不必太生分。不过我叫你阿贤,良少两个字你也不好再提。”

对着比自己大六岁的张宇良,苏敬贤微笑点头:“良哥。”

张宇良露齿一笑,扭过脸声音提高几度:“鱼头鑫,我带朋友来你这里食饭,你到现在连碗汤都没端上来,是不是想我加你地租呀?”

这句话出口不多久,茶餐厅老板鱼头鑫很快就亲自端着托盘,靠近两人坐的桌子,满脸堆笑将托盘里的碗碟摆在桌上。

“良少,送鱼的伙计今天生病来迟了,我怕鱼头不够味,所以多蒸了一段时间。”将托盘收起,鱼头鑫对苏敬贤和张宇良歉声道,“让良少和这位先生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

见几样菜品摆上桌,张宇良抽了抽鼻子,露出满意之色:“算了,今天是招待朋友,不然我也不会催你。送鱼的伙计我记得叫细威?等会让他去我的药房抓药,不收他钱。”

鱼头鑫闻言连声恭维道:“我就说良少你最心善,连细威这样的小伙计都记得,我先替他谢过良少。”

张宇良笑笑,对鱼头鑫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试下,这间茶餐厅老板的拿手菜,豉汁蒸鱼头。”张宇良冲苏敬贤笑道,“头先那个上菜的老板叫鱼头鑫,你听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的鱼头做得有几好味啦!”

苏敬贤在写字楼待了一上午,早上的一碗艇仔粥早就消化干净,现在闻到扑鼻的菜香,肠胃蠢蠢欲动,微一点头就

状态提示: 第九十六章 豉汁蒸鱼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