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起点(1/6)
第三次世界大战和前两次世界大战充满了共同点,同样是因为强国间的资源不均,同样开始于一个天才而充满神经质的独裁领袖,同样重新规划了世界制度,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核武器的出现,人类险些被战争灭绝,并从此让出了这颗星球唯一主宰的地位。
——《第三次世界大战考》ic33年,李大江
这是一个几近纯白的星球,土壤砂化,动植物基本灭绝,独余苟延残喘者奔袭在一片荒漠中争命求存。核爆高温所形成的石英砂汇成沙漠,覆盖整个陆地,遮敝所有低矮的沟壑与丘陵,只有原本海拔超过3000米,并且没有在那场惊天核战中被轰塌的山峰才有资格成为这个巨大沙漠的标的物,而即使是它们,也只是在阳光或者月光下裸露出惨白的山石肌肤,就像远古巨兽的骨骼残骸,过滤一切色彩,只反射寒透人心的炽白。
海洋也不复曾经的婀娜了,藻类灭绝,浅层、中层水生物基本灭绝,海水只剩下一片灰白色。核战争以后星球的平均温度曾在2053年到达过零下12摄氏度,那时整个地表都被冰层覆盖,不见一滴流动的水。百多年后,地球的平均温度回升至9.3摄氏度,白天更是超过30摄氏度,两极线向高纬度回缩,如今保持在南北纬60度左近,大量流向高纬度的海水被截留冰冻,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得以扩大。
但这一切变化却和人类没有什么关系,曾经的自然之灵,战争爆发前总人口超过80亿,在核战争以后仅存不到2亿,死亡率超过97。没有人知道人类在发明核弹以后的100年里制造了多少这种灭绝性的武器,反正核战持续了100天,如果说前70天还是有目的的定点打击,最后30天,全人类的指挥系统全部瘫痪以后,就只剩下被逼迫到神经崩溃的人类的狂轰滥炸了。高山、村镇、岛屿全都成为核弹的目标,残存的人类蜷缩在坚固的地底工事中瑟瑟发抖。
之后30年,大部分工事因为资源储备不足以及辐射渗透变成一座座水泥浇筑的棺木。据悲观估计,这期间死亡的人数依旧在1亿2000万至1亿5000万之间,这是真正的百不存一。
公元2077年以后,饱经磨难的人类幸存者终于等到了稳定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大部分避难所通过残存的有线搜救频道建立了联系,拥有政治天分的人很快在各个避难所当中获得了权威。在他们的倡议下,原有的国家区分被淡化,全新的以各个避难所为加盟成员,统一领袖、统一纲领的类国家组织“全球人类同盟”得以成立。
公元2079年,第一次全球人口普查在同盟的指挥下展开,得到的数据是总人口6842万5211人,其中育龄女性(15-55岁)1728万5542人,已经怀孕的超过200万;65岁以上老人107万余,多为各行业权威;10岁以下儿童460万余,缺乏足够的婴幼儿营养品和良好的卫生环境使当时儿童的存活率不到40。
公元2084年,全球科技工作者协会“方舟”在同盟议会的倡议下成立,残余的科学精英们通过立法掌握了避难所珍贵电能的41用于科学研究和探讨,并通过科学分组研究与成果完全共享实现全球协作。虽然由于核冬天的存在,人类依旧无法踏上地面,但这些人类社会的大脑们却无时无刻不为人类重新踏足地面而努力着。
公元2166年,经过了近百年舔舐伤口般的休养生息,同盟下辖的人口数量在严格控制下最终还是超过了9000万的红色警戒数字,这个数字意味着避难所的自循环机能将被破坏,尽管提出不到10年的“绿洲理论”还没能通过最终验证,人类却已经被迫仓促踏足地面,寻求生存的空间。
公元2173年6月4日,第7批地面探险团总计42700人,从加盟全球人类同盟的357个避难所出发,他们的使命和前6批的前辈们相同,是寻找到适合人类在地面定居的宜居点。他们的使命和前6批的前辈们也不同,他们的指挥官们被告知必须找到那个“方舟”依旧无法验证的宜居点,因为经过7年的过负荷运转,全球有244个避难所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