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战后的余波(三)(1/2)
总体而言,蜀汉朝堂的诸多官员基本保持了原位。
接下来,是地方官员职位的角力。
当年阳安关大捷后,关彝虽然背负着挽救国家社稷于危难之间的巨大声望。但那时候复兴社到底是根基太浅,而且蜀汉原来的三大派系都还存在着相当的实力。所以关彝在那时候不得不做出了妥协:比如,默许了罗宪、霍弋这两个在复兴系之外的军头的存在。
现在情势完全不同了。大司马前些年在国内夯实内政,百姓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声望是扎扎实实的树起来了。大司马之外,蜀汉最有实力的军头姜维呢,这时候已经完全人生圆满,对帮助他实现毕生理想的关彝充满了感激。而罗、霍两家呢?先不说这两家现在已经是复兴社的股东,每年分红已经是赚得坛满钵满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这两家的继承人已经成了关彝的铁杆!
所以,这一次,关彝将不再允许独立于复兴社之外的军事集团存在了。而罗宪、霍弋也提不起反抗的兴趣。
除了永安军团和南中军团的司令官要换上复兴社的人之外,需要大家一起协商的还有一个重头戏:各个地方的主官。
首先是雍凉二州的刺史人选。毫无疑问,作为对益州支撑蜀汉政权四十多年的补偿,这两州中至少一州的刺史,得是益州人!
按照关彝的意思,最好这两州的刺史都是益州人。但是当霍在把这个意见提出来之后,遭到了霍弋等人的强烈反对。最后经过反复磋商,大家总算是达成妥协:雍州刺史,柳隐柳休然。
事后关彝在知道这群人的商量结果后也是无可奈何的笑了。
没错,柳隐是益州人,又是坚定的北伐派(荆州派能接受)。阳安关大战后还成了太子的老师(皇室能接受)。其本人功劳够大,能力也足。是难得的多方都认可的人选。但是你要看看人家的年纪啊!七十八岁了!
接下来是凉州刺史。这个位置毫无疑问还是得留给荆州人。但是人才凋零的荆州派选来选去,不得已把董厥给推了出来——董厥年轻的时候在诸葛亮的丞相府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后来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尚书令。这能力是没什么问题的。有问题的还是年纪:这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啊。
至于益州刺史,现在的步阐步仲思肯定是不能继续担任了:从此之后益州就是整个蜀汉政权的大后方。益州刺史的责任就是维持稳定,给雍凉提供钱粮、兵器甲仗、士兵壮丁。这样的工作,步二爷怎么做得了?
而且,作为这次刚刚纳入蜀汉版图的雍凉二州而言。他们那里世家和百姓的情绪也是需要照顾到的。
所以,这益州刺史的人选是关彝亲自定下的,根本就不允许其他人发表意见:皇甫晏。
至于步仲思,让他来长安做个光禄大夫陪太子聊天吧。
敲定了三州刺史后。接下来是几个军团的司令官人选。
首先,虽然罗宪在历史本位面守御永安打出了极漂亮的成绩。但到底他在永安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无论关彝还是刘谌,抑或罗宪本人,都不愿意继续让其在永安任职了。
所以,罗宪被拜为卫将军,进入中央。永安都督的位置则是交给了现在的巴郡太守,复兴社的元老孙刚孙定烈。
南中军团,霍弋的年纪也大了。而且看着关彝这次北伐胜利后也没有提出封公的要求,加之因为自己儿子的关系,霍家早就和关彝绑定在了一起。霍弋也就熄了抑制关彝的意思,主动的急流勇退了。
新任的南中都督,是刚刚在那里取得了巨大声望的王颀王孔硕。
羽林军团暂时是在成都,但以后是要搬到长安去的。但即便如此,这么大一个益州,在成都平原这种膏腴之地留下一支机动兵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关彝思来想去,把它交给了牵弘。
毫无疑问,这两位降将,在蜀汉内部毫无跟脚。除了紧紧的依附关彝之外,他们别无选择。
之后是三州别驾。
陈寿担任益州别驾,李密担任雍州别驾。除了协助刺史管理当地民政之外,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