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英布叛楚归汉(1/2)
彭城之战,刘邦吃了自起兵以来最大的败仗。刘邦逃到吕泽驻守的下邑,才稍稍定下心,收集残兵,整编部队。
几路诸侯王先后脱离刘邦阵营,重新投靠项羽。
形势逆转。
项羽再次判断失误,他未认清最大的对手仍然是刘邦,没有抓住时机尽全力追击汉军,彻底铲除刘邦集团。
刘邦最终咸鱼翻身,笑到最后。后人熟读这段历史,因而生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感触。
刘邦征召关中士卒到荥阳会合。这是准备跟项羽死磕到底了。经历彭城大败,刘邦认识到短期内消灭项羽是不可能的。
历史的进程正如他的判断,楚汉之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敌强我弱,刘邦需要争取到时间。他派遣谒者(专职外交人员)随何岀使九江王英布,争取英布的支持。
临行前,刘邦叮嘱随何:“一定要说服英布,只要他起兵叛楚,牵制住项羽几个月,我就能夺取天下。”
英布,六县(安徽六安)人,曾是项羽麾下最得力的猛将。项羽大封诸侯的时候,封他为九江王。
这位王爷的经历也很传奇。年少时,有人给他相面说,“当刑而王”。成年后,他顺利当了街头小混混。有一回,他犯法受了黥刑(在额头脸颊剌字涂墨)。他不担心颜值受损,反而高兴地说:“有人给我看过相,说我在受刑后称王,这是要应验了吧!”旁人听到都笑话他,改叫他黥布。
秦末大乱,他聚集起几千人的队伍,投靠了项梁。在义军中常打前锋,战功卓著,深受项羽倚重。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兵、暗杀义帝都是英布具体执行的。
英布不满意项羽的分封,他觉得自己得到的待遇配不上自己的功劳。在做了九江王之后,英布开始拥兵自重,不大听从项羽指挥了。田荣反叛,项羽找英布调兵,英布只派出几千人敷衍了事。刘邦东征,英布称病,隔岸观火,不援救彭城。
项羽与英布产生芥蒂。这一动向落入刘邦眼中,经过思考分析,才有了派来随何拉拢英布的动作。
岀使过程并不顺利,随何展现出惊人的胆识和勇气,圆满完成任务。
随何到达九江王国三天,英布都不接见他。
随何对接待的官员说:“九江王不见我,不就是因为楚军强大,汉军弱小吗?我来就是讲这个的。我讲的保证九江王爱听。如果我说错了,就把我拉到街上杀头,我无怨无悔,也可以向天下表明九江王敌视汉王而忠于楚王啊。”
接待官员向英布作了汇报。英布起了兴趣,接见随何。
随何巧舌如簧,细细分析当前形势,“项羽全凭打仗凶悍,他放逐暗杀义帝,违背大义,其实不得人心,只是表面上强大。汉王虽然在彭城遇到挫折,但是关中巴蜀地方数千里,兵员、粮草充足,后方稳固,可以源源不断支撑前线,所以真正强大的是汉王。”
分析完强弱,随何一针见血指出英布的隐忧:项羽命令你帮助攻打田荣,你消极应付,命令你出兵救彭城,你装病,旁人如我都看出来了,项羽能不心中有数吗?退一万步讲,项羽最后打赢了,他能放过你吗?你想保全现有的利益怕是很困难吧?
随何准确戳中英布的痛点,接着他开出药方:出路只有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对付项羽。项羽再强悍,也打不过全天下的军队。现在正是你叛楚归汉的好时机,汉王必定高兴,将来把淮南这一大片地方都封给你,你高枕无忧,何必要看项羽的脸色过日子呢!
谈判桌上讲究实力和利益。能决定最终方案的,一定是利益以及利益的平衡。英布动心不已,答应好好考虑,并表示倾向背楚附汉。随何的说服取得了成效,然而这还不是结果,还存在变数。
接下来这件事,随何以过人的勇气完成临门一脚,促成英布彻底投向刘邦。
此时,项羽派遣的使者也抵达九江国。英布接见,使者严辞责备英布,催促他赶快出兵攻打汉军。
在会谈中,随何不请自来,闯进馆舍,大模大样坐了下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